如何理性消费,如何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发布时间:2020-08-07 15:26:44

我和老公的消费观不一样,我平时喜欢给孩子买书、买衣服、买玩具……而老公总觉得不能事事都满足孩子,要节俭。时间一长,孩子就觉得我是爱他的,而爸爸是不爱他的,因为爸爸总是拒绝给他“买东西”。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回答

在孩子没有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消费观、价值观之前,父母的教育可使身边的孩子耳濡目染,大手大脚或克勤克俭,都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消费观念。
  首先,在教育问题上,父母要形成合力,不能拆台,而要补台。你和老公的观念不一致,已让孩子产生了爸爸不爱他的想法,这需要引起你们的关注。试想,妈妈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求,孩子是否认为妈妈也不爱他了?而爸爸总是“拒绝”孩子,是否也会错失教育良机呢?
  其次,孩子小,正是父母培养孩子财商之时。俗话说,花别人的钱不知道心疼,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愿望满足与否,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如果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满足孩子,不妨直言相告:“妈妈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爸爸舍不得花这个钱!”“你不需要再买这样的玩具了!”父母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把日常消费提升到道德的高度,父母要做的就是诚实相告,让孩子有同理心,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
  第三,无数次的重复教育才会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消费的同时,不妨和孩子达成“消费协定”,如书本、旅游的花费由父母出,而买零食、玩具等则可以让孩子支付,没有钱可以通过家务劳动来换取,家庭成员包括祖父母都不能随意更改规定。孩子一有要求就满足,容易养成欲望无节制的不良习惯,教育也就多了无谓的烦恼。让家庭消费有“法”可依,不仅能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合理消费,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理财,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第四,孩子的快乐并非完全由物质决定。记得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偶尔带回的一粒糖果、一本小人书,传递的不是生活的艰辛,而是生活中的美好,让儿女的内心一直感到富足。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也在不断变化,但消而不“费”,依旧需要父母教育孩子用钱要有规划,向冲动消费坚决说“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