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布鞋文/厉彦林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的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笑了。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我准备进县城读书时,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真题再现]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 [思路点拨]文题中告诉我们删去最后一段,就逊色许多,可见本段作用非同一般。解题时,首先,整体阅读,理清线索,抓住关键词,领会主旨。本文以“布鞋”为感情的载体,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导和关爱,多年后,睹物思人,感恩之情自然流露其中,文末“感恩”一词,使主题更加集中突出。其次,文末由布鞋联想到人生,有了感恩的力量,就有决心把困难挫折踏平,人生就是美好的。由布鞋到人生,由感恩到决心走好人生路,是文章主旨的进一步深化。最后,假设删去这段会发现主旨不明,情感不够真挚,文章平平,毫无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