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草木篇老家的榆树文/郭 枫 老家的榆树,在群树中是孩子们不容易亲近的树。 站在大榆树下,举头望着八九丈高的树干,直直地伸向蔚蓝的天空,天空好像就被榆树的大绿伞撑着。这让孩子们不敢兴起攀爬的妄想。何况,榆树暗褐色的树皮,苍龙鳞甲似的布满深刻的裂纹,粗糙中更有严肃。正如历经风霜的老者,只能远远地观望,可不敢靠近去磨蹭。但是,听老人家说起榆树来,简直好处不尽。说榆树的生性好,既能耐干旱,又不怕风雨,它的根扎在地下,扎得深,扎得广,所以,无论怎样摧折或摇撼,也休想让它屈服;说榆树的用途好,从根到叶,没有一点儿废料。 榆树有诸般好处,那时候,我听不懂也听不进。真正像刻字一般雕镂在我心中的,是榆树开花时节的情景。 榆树开花的时候,季节已进入农历四月。在整个春季,群芳争艳的时候,榆树却不动声色,光秃秃的枝条,还有冰冻霜凝般的萧索。等到让桃李芳菲够了,让杨柳舞弄够了,这时,它巨大的树帽上突然爆开出一片繁花锦簇来!其实,要说榆花算是花吧,可真有些勉强。因此,每根枝条都被繁花压得弯坠下来。整棵树,便像一顶硕大的花冠,顶在苍老而高挺的枝干上,那种生命力爆发的气势,真让人心惊! 榆树开花的时候,前后不过一月,本来薄膜般的花瓣,像涂上一层蜡,开始变厚而且变硬了。同时,两片花瓣合成一个圆圆的荚,里面包着细粒的种子。当榆荚鼓起像小小的钱状时,榆树的种子快要成熟了。 “这是榆钱哪!”老人家说,“老天爷送榆钱来,救咱们穷人的命啊!”这话说得可没有一点玄虚,真不能想象那漫长的春荒是怎么挨过来的。番薯藤已经算是美味了,番薯叶子和豆饼渣子煮成稀烂的一锅粥,也是每家经常的食物。可是,所有能吃的东西,到四月中旬,差不多都已吃光。这时候,太阳一天比一天烈。R田地里,小麦芒渐渐秀挺起来,眼看着成熟的日子没有几天了,却正是青黄不接的当口。榆钱结成了,人们把榆钱采下来,掺和一点花生末或杂面粉蒸成窝窝头,就可以撑上好几天。更穷的人家,甚至把榆树的粗皮剥掉,把里层的嫩皮揭下来,捣成糊,和野菜搅拌起来,也可以果腹。别说这些东西人怎么吃,当死亡的阴影压在头顶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的?(选自2009年第9期《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1.作者开篇从“老家的榆树,是孩子们不容易亲近的树”写起,对描绘榆树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榆花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为何要写家乡的人靠榆钱充饥的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读全文,你觉得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榆树的生命力以及帮助人们度春荒作铺垫。 2.引起下文的作用。 3.描写;写出了榆花花朵小、花瓣繁密的特点。 4.用这一片段表现了榆钱的另一个作用,使榆树的形象更加丰满。 5.包含着作者对老家榆树的赞美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