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方面来看中国的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计算,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

东、中、西部地区基尼系数差异显著,反映了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57,而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较低,为0.55。

失业率:

21-25岁群体中,大学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失业率高达16.4%。同年龄段高中及以下受教育劳动者的失业率低于8.2%。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过去十年中国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为0.474。1月20日, 国家统计局局长公布2013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3系数。

1. 长期来看,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收入差距。根据CHFS数据,如果教育的边际回报不变,将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的基尼系数将降到0.44,而如果提高到美国的水平,我国的基尼系数将降至0.42.

2. 在短期,转移支付政策对我国收入不平等调节的效果显著。根据CHFS的数据,如果对最低收入的60%家庭户均补贴15800元,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61降至0.40,而农村的基尼系数从0.60降低至0.27

3. 政府过多干预初次分配可能事与愿违。干预初次分配造成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影响市场效率;提高最低工资可能反而会损害贫困家庭利益。

4. 高基尼系数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市场经济发达的OECD国家实施转移支付政策前,基尼系数也很高。从下表来看,经历二次分配之前,OECD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超过0.4,有的甚至超过0.5。

5. 收入差距通过二次分配可以减小。巴西在1989年人均GDP为6565美元,其基尼系数高达0.63。为了降低收入差距,巴西政府实施的转移支付项目使转移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29%,巴西的基尼系数从20世纪开始逐步下降。

6.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高基尼系数的出现是一个常见现象。1996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速达7.3%,其基尼系数为0.49;2000年墨西哥保持着 5.1%的GDP增长率,其基尼系数则高达0.51;2003年阿根廷的经济以7.9%的增长率高速发展,同期全国基尼系数攀升至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