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为什么投行PE叫苦不迭?

证监会证实,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IPO重启给一直期待上市的企业带来一片光明。但是在公开的欢呼声背后,投行PE却发出一声哀叹声 。在拟上市企业IPO过程中面临的成本不断提高之际,一直因中介费过高饱受诟病的证券公司也表示无奈,曾经风光无限的投行业务似乎正在遭遇尴尬。

定价功能发力小

由于证券公司牌照有限,投行业务具有一定垄断性。在这种可以“躺着赚钱”的情况下,投行更多的是在从事通道业务,定价功能发挥不够。这也是其频受“天价收费”指责的一个原因。

对于投行PE几千万的保荐承销费,市场上有一种声音指责投行拿得太多。有投行人士认为,投行确实曾经是一个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但是随着成本持续上升,员工工作越来越累,公司赚钱却越来越难。

他算了一笔账:一个项目配两个保荐代表人,以及几个配合人员,一年人力成本综合下来要500万。由于IPO暂停,排队企业积压,现在一个项目周期短的3年,长的6年,这块成本就在1500万~3000万元之间,与保荐承销费大体持平。

截至6月5日,在证监会排队IPO的企业尚有619家,另外新申报公司还在源源不断加入。其中,多数企业都是在IPO暂停之前就已开始排队。以已经启动发行的一心堂为例,公司2009年就启动了上市辅导,2010年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发行上市相关议案。到2012年IPO暂停时,公司已经通过了发审会,随后进入一年多的漫长等待。

工作量猛增压力大

随着新股发行改革中监管层对投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投行的工作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投行人员需要更早地进驻企业现场,帮助企业规范工商、财务等方方面面,工作也变得更细致、更“辛苦”。有的投行人为了方便工作,不是在证券公司上班。一个月在公司的时间就一两天,其他时间都在项目公司。

项目时间拉长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降低

一边是企业抱怨“融资难、融资贵、上市遥遥无期”,另一边是投行抱怨“活多、钱少、离家远”。同样叫苦连连的,还有PE、VC等一级市场投资者。

北京一位PE人士最近舒了一口气,他们投资的一个IPO项目终于在近日向证监会成功递交了申报材料。他告诉记者,目前看来要到2017年才能轮到自己的项目上会审核,加上1年的限售期,他们投资这一IPO项目的总周期在6年左右。

“项目周期长,投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大大降低。由于二级市场长期走弱,单笔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也下降,溢价不高。”该PE人士称,近期政策变动性大,项目在2017年能否上市还依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