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盯紧五个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是由银行发行的,但是也存在投资的风险。如何抓住隐含该理财产品最关键的几个要点,来分析其投资价值呢?编辑提醒要从五个方面把握: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复利计息、保本比例、清算期、提前终止。

  1.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与“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同之处就在于,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就是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固定的,就拿5年期国债为例,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5.41%,到期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就为5.41;而“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并非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某些银行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10%,到期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为5%,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投资者一定要看清楚。

  2.保本比例

  保本比例是投资者在了解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基础上,需要重视的两二哥关键字。保本比例,就是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本金保障比率。比如某银行的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详细写明产品的保本比例80%,意味着到期时本金可能亏损20%。所以,本报在此提醒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产品时要看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类型、保本比例,不要一味地听从销售人员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宣传。

  3.复利计息

  有些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提到以“复利计息”,究竟什么是复利?打个比方:投入5000元,年预期年化利率为6%,一年下来就是5000×6%+5000=5300元;第二年,就是5300×6%+5300=5618元。

  复利计息就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来计算下一次的利息。复利计息的产品,需要长期坚持投资才能享受到复利带来的丰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短期投资没意义。

  4.清算期

  所谓清算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T+0’、‘T+1’、‘T+2’等。T就是产品到期日,0、1等就是投资者本金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到账需要经过的时间,也就是清算期。资金在清算期是“零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所以清算期越长,利息损失也会越大。

  5.提前终止

  很多金融机构发行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理财产品来“吸金”,而对提前终止条款并不留意,当金融机构提前终止了产品,就显得很被动。尤其是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为了揽储,冲考核时点,就会发行这类理财产品。当过了这些时点,资金面回暖,银行揽存压力也减少,于是就会选择提前终止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理财产品。所以本报在此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合同中是否有提前终止的条款。

  市民们在选购理财产品之前,先看懂产品说明书,理解这些专业名词的意思,再根据自身的理财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补充阅读:如何判断银行理财产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本文由()编辑整理,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其中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带上原文链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