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理财噱头多 普通市民白折腾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金融机构推出专门针对假期的理财产品,相比于之前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确相对提高。但是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真的值得趋之如骛的去争抢假期推出的理财产品吗?

  “五一”噱头理财产品多

五一期间,很多银行的网店纷纷打出了“五一特别版”等以五一小长假为噱头的理财产品宣传。据了解,中国银行、兴业银行都是五一理财产品介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各种各样4天、7天期的理财产品,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不少银行的理财师认为,受加息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普遍水涨船高,而周末理财、小长假短期理财产品也可以维持较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水平,并且此类产品信用级别较高,是客户资产短期闲置资金保值增值的较佳途径。个大银行以五一为由头,一方面是为了抓住节日点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这个市场相当于一块面包,你不做竞争对手就抢先了,也颇有较劲的意味。

假期理财折腾有所值?

尽管银行、券商、基金的宣传很美好,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而言,由于能投入的资金有限,这类挂靠假期的产品,实际上并不能提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还会打乱市民的理财规划,白折腾了一趟。小赵去年五一正是吃了这个亏。他看好一款宣传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3.2%的短期理财产品,想要在“五一”期间购买,手头在活期账户中的钱只有4万元,只能开口和父母借了1万元,而父母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硬是从还没到期的定期储蓄中取出了这1万元。

    假期结束,张勇高高兴兴查看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现7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只有30元。挖空心思折腾了一回,换回来30元的回报,对于像小赵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确实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