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混淆的理财台词背后

你知道分红复利计息的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只比银行活期高出一点点吗?你知道宣称零预期年化利率低手续费的信用卡分期,实际是高预期年化利率产品吗?你知道理财产品到期其实不等于资金到账吗?看到上面的内容也许你很惊讶自己被骗很久。有时候,一些银行理财的名词的确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单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很难看穿这些台词背后的深层含义。

膨胀的分红利益

保险的分红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只是一种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且这种分红是相当不确定的,每年的分红要看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保险宣传中提到的只是演示分红,并非实际的分红。一般来说,分红计算的基数不是你交的保费,而是保单的现金价值。保险业内人士指出,保单的现金价值是保费扣除一部分管理费用,这是一个逐年递增的资产,第一年要扣除的管理费用比较高,因此第一年的现金价值不会很高。

偷换概念的分歧付款

分期付款不用利息,这只是偷换了概念而已。信用卡分期付款虽然免息,但不同于免费,消费者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而这笔手续费折算下来,可能远超一年期贷款基准预期年化利率。果我们转换一下说法,每期0.6%的手续费实际就是月预期年化利率0.6%,那么实际一年的预期年化利率是0.6%*12=7.2%。而现行一年期贷款基准预期年化利率为6%。

被忽视的资金到账日前奏

理财产品都有一个清算期,而且在这个清算期是没有利息的,即产品到期后并不意味着客户的本金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能当天到账,而是进入还本清算期。清算期少则1天,长则3天,如果刚好遇到周末或节假日,甚至还会超过3天。

除了清算期外,银行理财产品还有好几个“日子”需要关注:销售起始日、销售截止日、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从起息日开始,才真正计算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起息日一般为募集期结束的第二天。但产品到期日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本金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能当天到账,而是又进入还本清算期。在这个期限里,投资金额是“零预期年化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