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种不宽容、不感恩是从哪来的呢?我应该怎么教育她呢?

发布时间:2020-07-31 11:22:00

我女儿5岁了,是少有的乖孩子,平时偶尔打翻水杯、掉了饭菜,她会马上大哭或为自己辩护,我就会安慰她:“没事的,谁都有可能犯错。”可是她总为一点小事和我纠缠:“妈妈你碰我了,得向我道歉;妈妈我帮你拿东西,你得谢谢我……”从小我都依着她,觉得她说得也没错。但随着她渐渐大了,这种较真的逼迫让我不胜其烦。
  前几天,我实在被她气晕了,训了她一顿,说:“你从小到大犯了不知多少错误,大家都能原谅你,你怎么一点小事都不能原谅别人?你是家里最受照顾的,如果都要说谢谢,你应该每件事都向大人感谢一次……”她被我说哭了,但不知她能懂多少。请问,孩子的这种不宽容、不感恩是从哪来的呢?我应该怎么教育她呢?

网友回答

你说你女儿“是少有的乖孩子”,这说明你女儿自我约束意识很强。儿童的天性本来是舒展而自由的,这“少有的乖”不是天性使然,而是有一个强力的外部条件促成,这个外部条件应该就是家长的规矩了。孩子表面的“乖”,其实是用极大的内心压力换取的。因为这样小的孩子,不可能理解成人世界里各种莫名其妙的规矩。她约束自己,一方面是讨好父母,这是每个儿童的本能;另一方面,她认真按照父母的规矩去评价所有人的行为。
  “为一点小事和我纠缠”——你将“乖孩子”的认真和要求公平理解为“纠缠”。有些事情在家长眼中是小事,在孩子那里却是大事。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有规则”的家庭氛围中,觉得这个标准所有人都应该公平地遵守。所以,她的“纠缠”并不是在较真,她只是不能理解这个标准仅仅是父母给她专门制定的,而制定者却可以“逍遥法外”。
  “你从小到大犯了不知多少错误”——一语道破了父母曾经为孩子立了无数的规矩,并且孩子又无数次地令父母不满意。父母给了孩子很多负面评价,这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灵带来很多痛苦。
  “如果都要说谢谢,你应该每件事都向大人感谢一次”——父母表面上好像不时刻要求孩子感恩,其实内心恰恰是这样的想法。家长也许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或有礼貌,经常要求孩子说谢谢等。当孩子模仿家长,要求家长也遵守这个规矩时,家长却觉得孩子的要求过分。其实,你在潜意识中对孩子有一种恩赐心理。只是,生养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每一个孩子都是神圣的爱的礼物,她为父母带来了无穷的幸福和快乐,难道我们不该时时刻刻感谢孩子吗?
  “她会马上大哭或为自己辩护,我们就会安慰她:没事的,谁都有可能犯错”——孩子大哭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恐惧,这是她从经验中形成的一种反应,说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负面评判。虽然家长说“谁都有可能犯错”,表面上宽容大度,实则是在做出定论——你的确是错了。每个孩子都本能地想取悦父母,如果父母经常流露出对孩子的不满意,孩子的心灵就会不断积累挫折感。
  生命具有能量场,它通过情绪影响周围的所有人。无论父母口头说些什么,孩子都能用心灵准确地捕捉到你语言后面最真实的愿望和要求。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家庭中完全放松,而不是处处小心翼翼,孩子才会获得安全感,健康快乐地成长。爱与自由,虽然已经成为教育共识,能否真正做到,需要每位父母认真仔细地审视自己的言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