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尽管海离中国人很遥远,但它那无与伦比的浩瀚、开阔、无涯,在人们的心目之中却依然是有极其深切的印象和较为真切的感受的。如《庄子·秋水》篇即载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话溢言表,流溢出对大海辽阔无垠之壮观美貌的惊羡、叹服和由衷崇敬。 那么,大海何以竟能如此不同凡响地拥有这些特征呢?对此,人们的认识几乎是不约而同、众口一辞。如老子即确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管子·形势解》则坚信:“河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李斯也发现:“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难看出,不论是“善下”的颂辞,还是“不辞”、“不择”的赞语,归结为一点,都是出于对大海坦然谦逊的神态,无可限量的包容襟怀的透彻理解和由衷敬佩。而庄子为此而作的总结尤足珍重,他借用北海的口吻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为自多者,自以此比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对于大海的独特性格,完善特征、优良品质的刻画,都可谓入木三分,从而使人们可以一目了然,进而心领神会。所以,汉许慎便给“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另外,值得我们特别指出的是,庄子在这里还由海的包容襟怀引出了海的永恒无息,其理论逻辑是海的生命之源既永无枯竭之时,则海的生命也将永存无限的活力。后世相恋笃深的情侣们以“海枯石烂”来盟誓自己的爱情永世不渝,正是借助了海的永恒无息这层意义。1.《庄子·秋水》篇表现出对大海的什么感情?如用四个字加以概括。答:________2.大海为什么会引发中国人的感情呢?(请用6个字加以概括)答:因为大海________3.庄子借用北海的口吻从哪些方面对大海作了刻画?(回答不要超过15个字)答:________4.老子、管子、李斯、庄子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对大海作了赞颂。把这些不同的赞语分成三点加以归纳(每条回答不要超过10个字)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5.下列说法与本文不合的有哪两项?[ ]A.《庄子·秋水》用寓言形式,通过河伯的自我解剖,赞颂了大海的辽阔无垠。其中的“大方之家”指仪态万端的人家。B.大海所以辽阔浩大是因为它“善下”、‘“不辞”、“不择”,正因如此,百川才能归大海。C.老子、庄子、管子、李斯等人心目中的大海,已经是人格化了的大海,甚至是以圣哲的姿态出现的。D.节选的这一段文字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惊叹崇敬(或惊羡崇敬、叹服崇敬等) 2.浩瀚开阔无涯 3.独特性格,完善特征和优良品质 5.①坦然谦逊甘居百川之下;②胸怀宽广,包容一切;③永无枯竭,永葆活力 6.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