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2题。 ①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②说起“眼泪”,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③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④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⑤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1.第①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眼泪”,并叙述了两岸骨肉团聚之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话作答。 2.通观②~⑤段内容,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1)作者是通过什么角度来写“泪水”的?(不超过18个字)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涵的意义。(不超过40字)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2.(1)作者是通过对亲人的体恤、爱怜来写“泪水”的。 (2)作者借谈论诗文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