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襟怀宠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椽。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谏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之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绝人:超过一般人B.投著作郎吴人顾况投:投靠C.仰酬恩造酬:报酬D.拔擢致名位拔擢:提拔(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写法,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吾谓斯文遂绝B.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C.无礼于朕,朕实难奈D.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与”相同,两个“于”也相同B.两个“与”不同,两个“于”相同C.两个“与”不同,两个“于”也不同D.两个“与”相同,两个“于”不同(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居易正是因为擅长于作诗,并且以诗歌针砭时弊,才被召人翰林任学士的。B.白居易想用有生以来掌握的才学报答皇上越级提拔的恩泽,后来他也正是这样做的。C.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劝谏皇上,但没有得到回答;关于承璀一事的劝谏也始终没有被采纳。D.李绛在皇上面前力陈白居易事无巨细都冒死相谏。正是为了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恩泽。
网友回答
答案:C;C;B;C解析: (1)报答(2)A项“斯文”古义为文人或儒者;B项“上前”古义为在皇上面前;D项“所以”古义表原因,现代汉语中的意义诠释略(3)前“与”作介词,相当于“和”;后“与”作动词,“给”的意思,两个“于”都作介词,相当于“对于” (4)关于承璀一事的进谏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