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蜀道难》,完成练习。有人说,《蜀道难》末段“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几句与前面对蜀地雄奇风光的描写似乎有点“不搭调”,作者写这些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呢,他感到很困惑,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要理解这几句诗,首先要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整体的把握。全诗所表现的蜀地形象是壮美雄奇的,但作者对蜀地的情感却是复杂的,我们除了从对蜀地形象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赏叹之外,从“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些句子中也能隐约感觉到另一种情绪,那是一种无奈。总的来说,整首诗所表现的情感是蜀地虽然对诗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使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诗人却不能畅意地陶醉于其中,他的心中有着隐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几句是写蜀地凶险的政治形势的,从表面来看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确实“不搭调”,但内在的忧患情感是全诗所表现的情感之一,所以并不突兀。至于诗人到底为什么而忧患,写剑阁是出于对现实的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还是另有所指,可以联系创作背景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