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禁书札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09: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封建社会禁书札记  禁书一词,最早见于宋人苏辙的《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里面写道:“即不许买禁物、禁书及诸毒药。”什么样的书籍定性为禁书,苏辙没有解释。但禁书作为围剿文化的官方行为,却至晚可以上溯到始皇帝时代。书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禁止其刊印、流布、阅读,当然只有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才能实现。  秦始皇推行禁书的全过程,后世概括为“焚书坑儒”。“焚书”即“禁书”,“坑儒”便是“笔祸”或曰“文字狱”。李斯深谙秦王朝政治专制与思想专制之道,制定的禁毁六国史籍的细则,甚为刻毒。李斯将图书分为三类,《诗》《书》、百家语之类虽不许民间收藏,但只允许博士之官保留;对医药卜筮种植之作,则不禁不毁。太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结果被遣至上郡蒙恬那儿监军戍边,后被秦二世赐令自杀。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焚书坑儒的野蛮行径,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极端尖锐。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却是一种极端的镇压人民的政治思想……政治学派的斗争一直发展到大残杀,把孟子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李斯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焚书坑儒,丝毫不能消灭学派的分歧,而且还促进了秦朝的灭亡。”始皇的教训,使后来者有所惊醒,终至元明,没有再出现像焚书坑儒那样规模的禁书运动。  两汉四百余年,禁书次数寥寥,大都发生于乱世。王莽篡政后禁谶纬,董卓禁民谣,意在告诫百姓,当权者是不容触动的,即使诅咒也是犯法。晋武帝禁星气、谶纬之学,前秦禁老庄之书,北魏禁佛禁道,隋文帝禁民间撰集国史,皆出于治政需要。唐代,“诸造妖书妖言者”因危及当朝政权,是要被判绞刑的,但唐代禁书是以《唐律》的有关规定行事的,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宋朝的禁书事件,大多发端于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新党、旧党的头面人物都为此吃过官司,但宋朝的文字狱没有杀头之痛。元代禁书除学步赵宋,还大肆查禁民间宗教典籍和那些有“反叛”色彩的话本、戏剧。明太祖朱元璋推行文化专制,对言论犯忌者格杀勿论。据说,他在一寺院看到一首咏布袋和尚的诗,疑心是指斥自己,竟“尽诛寺僧”。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基于自卑与愚昧,其实,这位乞丐皇帝残忍的后面隐藏着一种“精明”。明成祖搞文字狱,其残暴程度逼似嬴政“坑儒”。在明代的禁书单上,既有程朱理学之书,也有李贽的著作和《水浒传》等。  清初,为扫荡“反清复明”的思想与举动,统治者一方面施用武力镇压,一方面凶残地制造文字狱。此风一开便不可收,自顺治至光绪被禁毁的图书品种多得几乎算不清;禁书一词成为“热字”流播国中。清代禁书的实况与特点,即使“简述”也得写厚厚的一本。有一点却是清晰显见的:清以前历代统治者的种种手段都被继承和发扬。有个数据值得注意:较大的文字狱,顺治在位17年,发生7次;康熙在位61年,12次;雍正在位17年,17次;乾隆在位60年,130余次。  读史可知:禁书以及由之引发的“文字狱”,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悉是为统治者政治目的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开中国古代禁书之先河,但他“仁义不施”,着眼于在肉体上消灭儒家学派,禁书收效甚微。  B.太子扶苏认为,如果在“天下初定”时就大张禁书定会引起社会动荡,因而提倡“诸生皆诵法孔子”。  C.朱元璋出身卑下,他当了皇帝后推行文化专制本意不在于治政,而是为掩盖自卑,所以更加凶残。  D.在封建社会,禁书与文字狱始终是历代君王为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和自身权威而采取的治政手段。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秦焚书坑儒封杀了学术自由,始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亦当终结。  B.苏辙有意不解释禁书的内涵,证明他与当权者对“禁书”的理解存在分歧。  C.依两汉禁书情况推知,该时期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正统观念有较强的社会控制力。  D.康熙时期的文字狱相对较少,这与他了解和看重汉民族文化价值不无关系。  (3)依据文意填空,为“禁书”下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李斯处置六国书籍的作法及其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D(A项中,“秦始皇开中国古代禁书之先河”与“消灭儒家学派”的说法均与原文抵牾,“禁书收效甚微”的结论也欠妥。B项中,说太子扶苏提倡“诸生皆诵法孔子”是对原文的误解。C项中的观点,正是作者不能苟同的观点,请注意原文:“其实,这位乞丐皇帝残忍的后面隐藏着一种‘精明’”。)(2)B文中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这样的肯定推断。(3)禁书是指通过国家行政手段禁止其刊印、流布、阅读的书籍。广义说,“禁书”也包括被禁的诗文及言论。(4)要点:①禁毁六国史籍是为实行思想专制,防范遗民怀旧谋反;②《诗》、《书》、百家语有文化价值,但为了愚民,只允许官方收藏;③医药卜筮种植之作利于国计民生,所以不加禁毁。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