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09:0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据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屡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和文中哪个词语意思接近?“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意在描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流毒无穷”的用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一蹴而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诗是早熟的”的特点。(2)本义是“毒害流传,没有穷尽”,这里应该是贬词褒用,用以说明中国人聪明的程度。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也可能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以增加表达的含蓄性或渲染特定的氛围。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