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左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企生以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亦无脱理,策马而去。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从咸悼焉。(《晋书·卷八十九》)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为功曹 引:推荐B.不能共殄丑逆 殄:消灭C.玄即收企生 收:收留D.不能翦灭凶逆 翦:除掉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仲堪更企生以为咨议参军B.荆州奔亡,存亡未判C.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D.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3.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辘辘远听,杳不听其所之也B.唯企生从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为弟以力见制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D.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4.对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所指代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企生深忧之。 之:指点代殷仲堪生性多疑少决断的性格。B.今日之事,我必死之。 事:指自己跟殷仲堪出逃。C.“……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 之:指答应让企生抚养老母的事。D.口血未干,而生奸计。 奸计:指桓玄兴兵要夺天下的事。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求补临汝令是因为家贫亲老,表明他是极孝顺的人。后桓玄起兵夺天下攻仲堪,他随仲堪,其弟苦劝不成。明知保主有生命危险,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忠义。B.殷仲堪镇江陵遇桓玄攻击,虽其重用企生,但企生与仲堪手下文武,甚至企生弟皆知其“多疑少决”。这点,从大敌当前,他逃跑,除企生外,手下文武都不跟从他;后来他又不等企生“策马而去”,可以看出。C.敌将桓玄占领荆州后,世人无不向桓玄表归顺之意,唯企生对仲堪忠贞不二,后来被桓玄召见仍慷慨陈辞:“我是殷侯吏!”从始至终决不投降他人。D.当桓玄要加害企生时,企生揭露了桓玄违背王命,兴兵谋天下的野心,表现出对叛将的痛恨和对朝廷的忠诚。5.将上面一段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死是同,愿少见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谢我,当释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5 CBDCD 6. (1)共生死,希望稍等我一会儿。 (2)如果向我认罪,我就会放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