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前年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1.对这段文字内容概括得恰当的一项是[ ]A.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B.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或木片上,叫做简或牍。C.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正式书籍,叫做简或牍。D.我国书籍的雏形。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各举一例。答:第一种方法________例如________第二种方法________例如________第三种方法________例如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C2.(1)下定义: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叫做简或牍。(2)列数字: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3)举例子:传说孔子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