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①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②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10000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③“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④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王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⑤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1.这段文字中介绍了“五卅运动”的经过,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2.下面的语句是上面这段文字中的一句话,把它放回原文中,安排在哪儿最恰当?选出正确的一项。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 ]A.放在①句之后B.放在③句之后C.放在⑤句之后D.放在②句之后3.文中有两处用了分号,起到怎样的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 ]A.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B.表示句子内容之间的关系。C.表示句子内并列语句之间的停顿。D.表示一个完整的语句。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介绍“五卅运动”的经过,交代了历史事件,能够更完整、更清楚地说明画面内容。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