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书怀翻译及解释魔方格,古代形容体弱多病的词

发布时间:2020-07-13 11:00:06

病起书怀翻译及解释魔方格,古代形容体弱多病的词

网友回答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hé)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7376361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这一首诗,也因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一举而有名。显然是因为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作者爱国、有责任心的高尚品质,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对责任二字的看法的一种诠释。
  望采纳,谢谢!

网友回答

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不治之症、不可救疗、气息奄奄
  一、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译文】:有病不可以治的,在肓之上,膏的下面,药效达不到达不到,再也挽回不了。
  二、无可救药 [ wú kě jiù yào ]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译文】:不要说我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56666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三、不治之症 [ bù zhì zhī zhèng ]
  【解释】: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四、不可救疗 [ bù kě jiù liáo ]
  【解释】: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译文】:现在楚国滥用刑罚,他的大夫逃向四面八方,而为的主谋,来危害楚国,没有可以治疗。
  五、气息奄奄 [ qì xī yǎn yǎn ]
  【解释】: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自】: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请息奄奄,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