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①,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8:0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十八年①,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总督邓廷桢已严申禁令,捕拿烟犯;洋商查顿先避回国。则徐知水师提督关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请定洋商夹带鸦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官,平具甘结。会有英人殴毙华民,抗不交犯,遂断其食物,撤买办、工人以困之。七月,义律藉索食为名,以货船载兵犯九龙山炮台,参将赖恩爵击走之。疏闻,帝喜悦,曰:“即有此举,不可再示柔弱。不患卿等孟浪,但戒卿等畏葸。”九月,商船已具结进口,义律遣兵船阻之,开炮来攻,关天培率游击麦廷章奋击败之。十月,又犯虎门官涌,官军分五路进攻,六战皆捷。诏停止贸易,宣示罪状,饬福建、浙江、江苏严防海口。先已授则徐两江总督。至是调补两广。则徐疏言:“自断英国贸易,他国喜,此盈彼绌,正可以夷制夷。”二十年春,令关天培密装炮械,雇渔船疍户②出洋设伏,候夜顺风纵火,焚毁附夷匪船,接济始断。五月,再焚夷船于磨刀洋。谍知新来敌船帆北向,疏请沿海各省戒严。六月,英船至厦门,为闽浙总督廷桢所拒。其犯浙者陷定海,掠宁波。则徐上疏自请治罪,密陈兵不可中止,略曰:“英夷所撼在粤,滋扰于浙,虽变动出于意外,其蹙实在意中。惟其虚骄性成,愈穷蹙时,愈欲显其桀骜,试其恫喝,甚且别生秘计,冀售其奸;一切不得行,仍必贴耳俯伏。”因请戴罪赴浙,随营自效。七月,义律至天津,投书总督琦善,言广东烧烟之衅,起自则徐及邓廷桢二人,索价不与,又遭诟逐,故越境呈诉。琦善据以上闻,上意始动。九月,诏曰:“自查办以来,内而奸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并未断绝,沿海各省纷纷征调,糜饷劳师,皆林则徐等办理不善之所致。”下则徐等严议,饬即来京,以琦善代之。寻议革职。琦善至,义律要求赔偿烟价,厦门、福州开埠通商。上怒,复命备战。二十一年春,予则徐四品卿衔,赴浙江镇海协防。时琦善虽以擅与香港逮治,和战仍无定局。五月,诏斥则徐在粤不能德威并用,褫卿衔,遣戍伊犁。会河决开封,中途奉命襄办塞决。二十二年,工竣,仍赴戍,而浙江、江南师屡败。是年秋,和议遂成。注:①十八年:清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其时皇帝为爱新觉罗·旻宁,世称宣宗。②疍(dàn)户:水上居民,世代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多以船为家。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深韪之韪:对,是,这里可解作“表示赞同”B.但戒卿等畏葸戒:戒除C.言广东烧烟之衅衅:这里可解作“争端”或“纠纷”D.寻议革职寻:不久2.下列语句中画横线的文字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卿等孟浪B.此盈彼绌C.密陈兵不可中止D.赴浙江镇海协防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对下面一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时琦善虽以擅与香港逮治,和战仍无定局。A.此时琦善虽然因擅自割让香港被逮捕法办,但与英国媾和还是交战,朝廷仍未决断。B.虽然这时琦善因私自与香港英商媾和被拘捕治罪,但能否求和,仍然没有成为定局。C.此时琦善虽然因擅自割让香港被逮捕法办,但能否与英国媾和,仍然没有成为定局。    D.虽然这时琦善因私自与香港英商媾和拘捕治罪,然而,是和是战仍然没有定下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评议,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道光年间禁毁鸦片,功推黄爵滋、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宣宗态度大起大跌,是清政府政治腐败、轻忽民力的必然反映。B.“以夷制夷非上举,虎门销烟振国威。”鸦片战争虽以清廷屈签和约而终结,但它留给中国人民许多有益的思考。C.宣宗受琦善蛊惑罢免禁烟功臣林则徐,致使英军肆无忌惮地进犯中华。后宣宗觉察到受了琦善的蛊惑,将其法办,但未再重用林则徐。D.林则徐虽然受到不公正待遇,身处逆境,但仍心系社稷,为民造福,正可谓“苟利国家生死已,因祸福避趋之”。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英夷在憾在粤,滋扰于浙,虽变动出于意外,其蹙实在意中。惟其虚骄性成,愈穷蹙时,愈欲显其桀骜,试其恫喝,甚且别生秘计,冀售其奸;一切不得行,仍必贴耳俯伏。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B;2、C;3、D;4、A;5、C;6、英国人记恨在广东(受挫),(现)到浙江滋扰,这种变化虽然出于意外,但英国人的困窘其实在(我们)意料之中。只是(英国人)生性虚荣骄横,越是处于困窘的境地,越要显得自己桀骜不驯,采取恐吓手段,甚至别生奸计,企图使阴谋得逞;如果这一切不能奏效,他们还是会俯首帖耳的。   提示: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句中戒应从“戒备”义项引申;“但戒”,与前句“不患”相对,可解作“只担心”。2、此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理解能力。C句中“陈兵”是两个意义独立的词:“陈”,陈述;“兵”,用兵作战。“陈兵”,作为短语则是部署兵力的意思,古今皆用。3、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D项两个“且”字均为连词,表语意推进一步,解作“而且”。A项“始”,分别解作“方才”和“开始”。B项“以”,前句表原因,解作“因为”;后句解作“用来”。C项“而”,前句是顺接连词,可不译;后句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译作“如果”。4、此题考查文言句意的理解能力。“擅与香港”是“擅自割让香港”的意思;“和战”是“媾和还是交战”的意思。5、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C项在表述上,因果关系与原文不符。实际上,宣宗法办琦善,盖因琦善“擅与香港”,而不是因为琦善蛊惑人心。6、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