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的作者,吴均在文学方面提倡
网友回答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网友回答
文学方面提倡:文体清拔有古气 南朝学者: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文学方面提倡:文体清拔有古气
元代学者:尝补修吴兴张有《复古编》,见中研院线上目著录。今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188册可见此书,卷首(页252)署曰“吴兴张有谦中编辑/后学吴均仲平增补”。可见其字仲平。
清代官员: 吴均[2],字云帆,浙江钱塘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道光十五年,大挑知县,发广东,授乳源,调潮阳。历署揭阳、惠来、嘉应、海阳。在海阳捕双刀会匪黄悟空,置之法。举卓异,署盐运司运同,擢佛冈厅同知,署潮州知府。 咸丰二年,惠州土匪肆劫,均奉檄往,获匪千馀,分轻重惩治,遂肃清。三年,实授。时东南各行省军事亟,福建、湖南大吏闻均名,先后奏调往襄剿匪,广东方倚为保障,坚留之。四年,江南大营散兵回粤,结匪为乱。贼首陈娘康拥众围潮阳,分党陷惠来,攻普宁。援军失利,均亲督战,败贼。甫解潮阳围,海阳彩阳乡匪首吴中庶乘间纠党陈阿拾煽众,旬日至万馀人。大掠海阳,逼攻郡城,澄海匪首王兴顺亦与合。均檄潮阳令汪政分兵援郡城,战城下,歼贼数千,围解。自移军澄海,冒雨破贼巢,分路搜捕,清馀孽。旋克惠来,斩陈娘康等於阵。未几,以积劳卒於官。 均性清介,治潮最久,诛盗尤严。每巡乡,辄以二旗开导,大书曰;“但原百姓回心,免试一番辣手。”化莠为良,保全弥众。从役有取民间丝粟者,立斩马前,民益畏服。在潮阳以滨海地咸卤,开渠以通溪水,筑堤六千馀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在海阳浚三利溪,加筑北堤,为郡城保障。及守潮州,修复州东广济大桥。附郭西湖山高出城上,登瞰全城如指掌,旧有高墉为犄角,久圮。均筑展新城,跨壕而过,围山於城内。至是匪乱围攻,竟不能破,民咸颂之。殁后,追赠太仆寺卿。光绪间,潮州建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