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的意思,七步诗和鸟鸣涧的诗意和重点字义啊!拜托了!

发布时间:2020-07-10 12:51:35

七步诗的意思,七步诗和鸟鸣涧的诗意和重点字义啊!拜托了!

网友回答

用豆茎燃烧的热量煮豆子,豆子在锅里翻滚哭泣。豆子和豆茎都是同一根茎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地相互煎熬呢?本诗意思很简单,主要是看它的寓意。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但一直以来曹操都很疼爱曹植,大部分人都以为曹植是曹操的接班人,会最终掌握霸权;但曹丕心机深沉,知道自己才华不如曹植,就假装很爱曹操,曹操出征,曹植声情并茂朗诵自己的诗词,曹丕就一个劲的哭,曹操就以为曹植不是很爱他,最后帝位传给了曹丕。虽然位子是曹丕的,但还有很多人跟着曹植,曹丕害怕曹植夺位就想杀了他。但又怕别人传言他气度狭小,无故杀人,就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令他满意的诗,曹植知道曹丕要杀他,就七步成诗,用豆子和豆茎本是同根生来寓意兄弟情谊,感化曹丕,最终逃得一命。

网友回答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简析]
  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鸟鸣涧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本诗亦然.而"人闲"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赏析〕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王籍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这首小诗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细品味,王籍诗句不免给人以说理的感觉,哲理意蕴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动的描绘,而这首诗却写得形象逼真,生动自然,情趣无限。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唐诗鉴赏辞典》),可见还是后来居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