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2:36: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47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1.请写出“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出处及作者。2.写出下面句子所含典故的意思。(1)他就在47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2)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3.“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如何理解“他已活了760岁”?4.文章写道,“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撮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你是如何理解的?5.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被教材编者删去了,你认为这样处理合理吗?并说明理由。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答案:出自《题临安邸》,作者林升。  2.答案:(1)啼鹃,即啼声凄厉、动人归思、能啼出血来的杜鹃鸟。传说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哀鸣感人。  (2)黄钟、大吕均是我国古代音乐律制中的音律,现在经常用“黄钟大吕”一词形容音乐、文辞的正大与庄严。  3.参考答案:“他已活了760岁”是对文天祥精神不死的崇高礼赞。  解析:说他已活了760岁,说的是他的精神一直活在后人的心里。  4.参考答案:文天祥被捕之后,在敌人的各种劝降、诱降面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这时候,如果死去,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的高尚品格也可以流芳千古了。可社会还需要他,人民还需要他,大宋还需要他,需要他实现更崇高的人生价值,需要他为了民族的解放、大宋的复兴,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解析:文天祥生存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之所以承受侮辱的原因是去完成更重要的使命。  5.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回答,合情合理就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