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0-07-31 11:22:03

如上

网友回答

1.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前提,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因此要坚持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通过锻炼身体,促进智力发育,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有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
  3.持久的毅力
  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尽量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要因为一段时间努力了但没有进步甚至退步而放弃,因为量变不到一定程度不会发生质变,况且不同的人要发生质变所需的量变也不同。
  4.科学的方法
  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标记好难以理解的内容,准备好老师要讲的资料以及上课要用的笔、笔记本、草稿纸、画图工具等。上课要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不仅要听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更要听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范围,例题求解的切入点、关键点及运算技巧。上课应以听为主,适当地记笔记,只需把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有代表性、模范性或解题方法巧妙独特的典型例题,解题的关键步骤,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没有听懂或有困惑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课后尽量不要对照例题模仿做作业,而是先复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搞懂例题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问同学、老师。把易忘、易错的内容,一时难以理解的题目,一些好题的转化技巧和关键突破口,错题的错因和考场上的思考轨迹整理到笔记本上,经常翻阅,直至熟练掌握。注重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章节或模块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
  学生要适当地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精挑细选且有针对性的,能起到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和方法的作用。教师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花大量时间做课外作业而导致学校作业未完成。要根据自己的水平、薄弱点选做适合自己的课外题,不要误认为多做难题就能提高成绩,应该在基础打扎实了后再去练些稍难的题,这样才会有效果。解题后要反思,即解这道题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尽量做到做过的题不遗忘。
  学生还要做好找错、析错、改错、防错工作。从做过的题或试卷中,找出犯错误的地方,对错误加以分析,是概念理解错误,还是公式、定理运用出错;是运算出错,还是没有看清题意;是读不懂题目,还是知识、解题方法有盲区。然后将错误收集在错题本上,抽空进行错题重做,从而防止下次犯同类错误。牢记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以及数学规律和小结论,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直觉。平时练习要限时训练,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不要每做完一题就对答案,尽量不用计算器,克服不懂就问或翻看答案的习惯。通过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不断养成审题细、演算准、思路清、表达明、速度快的答题习惯。认真对待考试,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后,应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知识、方法、心理、审题、计算、表达、解题过程等层面,找出每道错题的错因,反思解题次序、考试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应试能力。
  5.平和的心态
  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课堂上没听懂,有的练习不会做或做错,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既不要抱怨,也不要气馁,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6.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试技巧
  先易后难,先挑一些熟题、易想、好算的题来让大脑思维预热,增强考试自信。力争基础题不丢分,难题分步得分。做完题要检查,防止丢解、多解,草稿纸书写尽量整洁清晰,便于检查是否出错。碰到陌生题或新题,一时找不到解题突破口,不要急,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等式,再联想我们学过的公式和运算技巧,一定能找到解题的蛛丝马迹。若还不行,则跳过去做下面的题,最后再回头做,说不定峰回路转。按要求答题,用规定型号的笔在指定答题区域内答题;卷面要整洁,字迹清晰;答题规范,布局合理。学会考试心理调节,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考试。题目易,大家都易,就看谁能拿全分;题目难,大家都难,就看谁能多拿分。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要帮助学生爱上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助学生一臂之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