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雨后的傍晚,一抹晚霞装点着雨后初睛的天空,透过云朵的缝隙...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1 11:31:29

阅读,回答问题。    一个雨后的傍晚,一抹晚霞装点着雨后初睛的天空,透过云朵的缝隙,斜阳把余辉洒向了大地。   我独自在圆明园弯曲、幽僻的林间小路上行走。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被雨洗过的小草也绿得更加悦目,各色的小花无拘无束地洒在绿草丛中,小溪在树荫下就像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墨,默默地缓缓地在两岸绿草的簇拥下流淌着。   我的思绪就像这林间小径绵延……   或许在二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个雨后的傍晚,乾隆皇帝下江南,静立船头,极目远望沿岸的江南风光,夕阳映红了初晴的天空,也映红了泛着粼粼波纹的河面,水像一条七彩的玉带在两岸浓绿的簇拥下向远处延伸,融进了碧天……这一切,使这位酷爱山水的皇帝心旷神怡,再也静立不住,急忙让随从中的画家画下了这迷人的美景。以后又在圆明园内,按照画上画的,种树、引溪……六下江南,带回圆明园美景,又岂止一二。   不知不觉,我爬上了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是一些种上不久的小松树,嫩绿的松针上还带着一滴滴晶莹的雨珠。猛然间,我发现在这片小树丛中三棵大树拔地而起,它们枝叶繁茂,互相掩映。在斜阳下,一抱多粗的大树显得更加浑圆,丫杈也格外分明。我靠在树干上,透过仅有的枝叶的缝隙仰视着苍穹,思绪飞扬。也许这三棵树,在圆明园遭到摧残之前就有了,它们也许是大火中的幸存者,它们更是历史的见证!我不由得用手抚摸着有些潮湿的枝干——凹凸不平!历史的沧桑给它们刻上了深深的皱纹,在它们的年轮中,有着永远抹不掉的火光、剑影!我低下头环视着四周这一片绿油油的小松树。瞧,古老的大地,不又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吗?我想,这些小树将会成为历史的见证——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的见证!   离开了那片树林,我绕到了“西洋楼”。任何一个人到了圆明园都会到这里来的。忆往昔,这里曾是西洋的建筑群,有哪个国家的皇帝能够想到,在古老的东方,在清朝皇家园林里竟有着宏伟的欧式的建筑精华,这是何等不易呀!我伫立着,看着孤零兀立的断壁残垣,石柱上留下了淡得可怜的红色。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四周,没有豪华的宫殿,也没有壮观的喷泉,有的只是一片废墟!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四周,没有火光剑影,有的只是残阳下拖着长长阴影的断壁残垣!……   渐渐地,留在石柱上的残红消逝了,长长的阴影融进了暮色之中,四周一片寂静,太阳落山了。我坚信,明天,一轮红日将在这片废墟的东方升起。 (《圆明园漫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簇拥(  ) 苍穹(  ) 兀立(  ) 废墟(  ) 粼粼(  ) 伫立(  ) 残垣(  ) 缝隙(  ) 2.选出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1)这篇文章的主题写了 [  ] A.圆明园的景物和作者的思绪、感受。 B.作者游览圆明园时产生的遐想。 C.作者的游踪及感慨。 D.圆明园的来历,三棵大树及夕阳下的断壁残垣。 (2)作者着重写夕阳下的断壁残垣,目的是 [  ] A.表现现在圆明园的荒凉、冷落。 B.与昔日圆明园的宏伟进行对比,突出帝国主义侵略的灾难,以及“我”面对历史遗迹的复杂心情。 C.与昔日圆明园的宏伟进行对比,突出帝国主义的侵略给圆明园造成的巨大损失。 D.表现“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愤慨之情。 (3)作者写三棵大树的原因是 [  ] A.它们非常古老,有悠久的历史,很珍贵。 B.它们虽然古老,但仍然焕发出青春,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C.它们的年轮中,有着永远抹不掉的火光、剑影,它们是大火中的幸存者。 D.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记下了我国被侵略的屈辱的历史。 (4)全文结尾一句话的含义是 [  ] A.表达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心。 B.“我”坚信,明天的中国将会走向富强,表达了“我”对明天充满希望和信心。 C.“我”坚信,明天的太阳终将升起,表达了“我”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D.“我”坚信,人民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表达了“我”的决心和勇气。 3.依次写出文中作者的游踪。________ 4.作者登上小山坡之后,除了描写所见的景物之外,还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c) qi$ng w) x& l0n zh) yu2n x
2.(1)A;(2)C;(3)D;(4)B3.林间小路→小山坡→西洋楼4.触景生情,抚今追昔,通过联想,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