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重新形成了岩石。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话,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岩石”是怎样形成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岩石”最初生成时是什么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湖底是水平的话,沉淀物怎样分布?如果湖底是倾斜的话,沉淀物怎样分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岩石生成后不断地改变样子,我们为什么还能从它们身上知道过去的年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一句中“常常”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泥沙和碎石经过长期的重压、胶结形成了岩石。2.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3.湖底是水平的,沉淀物也水平地分布着;湖底是倾斜的,沉淀物堆积的面也随着倾斜。4.因为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没有打乱。5.不可以。因为“常常”表示经常的情况,不排除有例外;如果去掉“常常”句意就变成“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都是这样”,不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