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是那个年代开凿,巴拿马运河国名?长度多少?开凿年代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0-07-09 16:33:14

巴拿马运河是那个年代开凿,巴拿马运河国名?长度多少?开凿年代是多少

网友回答

开凿
  在雷赛布的领导下,法国洋际运河公司经过数年的准备,制定了8套施工方案,最后定于1883年2月,正式动工开凿巴拿马运e68a84e8a2ad7a6431333335306262河,整个工程由雷赛布本人亲自主持,这使欧洲的投资者深怀信心。雷赛布是职业外交家,1825年以来,历任驻里斯本副领事助理、亚历山大领事、开罗领事、巴塞罗那总领事,最后升至驻马德里公使,因为曾在埃及、突尼斯长期工作,雷赛布在阿拉伯世界中享有相当高的威信。1854年,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授权雷赛布开凿苏伊士运河,雷赛布详细研究了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法国工程师勒佩尔对苏伊士地峡的考察报告,定下了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开辟直接通道的施工方案。由于准备充分、资金到位,运河的工程进展顺利,1859年4月25日动工,到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就正式通航了。苏伊士运河的成功修建,使雷赛布的声誉达到顶峰,他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得到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和印度星形勋章,英国皇室授予他伦敦荣誉市民称号。往昔的成功令雷赛布十分陶醉,他机械地照搬修建苏伊士运河的成功经验,而对巴拿马的特殊地形估计不足,在没有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草率地制定了施工方案,结果酿成了一场灾难。
  巴拿马地峡是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起码的施工条件,当来自55个国家的4万施工大军进驻之后,人们才发现那里简直是一个人间地狱:参天的密林中毒虫遍布,令人难以容忍,炎热的天气使可怕的疫病蔓延开来,夺走了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生命,在加通水闸附近的希望之山上,林立的墓碑令人不寒而栗。
  比炎热气候和恶劣环境更可怕的是人为的失误,起初,雷赛布照搬苏伊士运河的经验,认为可以利用巴拿马地峡众多的湖泊修建一条海平式运河,谁知施工四年之后,傲慢的法国人才发现巴拿马地峡临太平洋一端的海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根本无法修建海平式运河,这个过迟的发现给法国洋际运河公司以致命的打击。
  最令雷赛布烦心的还有美国人的拆台,运河的设计走向与美国人经营的巴拿马铁路平行,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物资,但美国人根本不予配合。铁路部门对运河物资的配送百般设障,消极对待,最后逼得法国运河公司不得不以255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这条仅值750万美元的铁路,但留用的美国员工继续捣乱,破坏怠工,致使铁路根本无法正常运营。
  最后,法国运河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也出现了问题,以雷赛布为首的高管层在工程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却大肆侵吞公开发行的运河股票资金;为掩盖真相,继续增发债券,公司动用大笔金钱贿赂官员,法国政府先后有150名部长和议员接受了贿赂,然而纸包不住火,到1889年,法国洋际运河公司山穷水尽,不得不宣告破产,雷赛布本人也上了法庭。
  1894年9月,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法国政府牵头另组了一家公司,接手运河工程,决定将原来的海平式运河改成水闸提升式运河,但是由于雷赛布的工程仅完成了三分之一,预算超过原计划一倍以上,剩下的三分之二又是最艰难的地段,而距离原定的竣工日期只有6年了。眼看无法按期交工,1898年11月,法方不得不请求哥伦比亚政府将工期宽限至1910年10月,为此法国愿意支付2000万法郎作为补偿。2月,哥伦比亚政府派代表尼科拉斯·埃斯格拉来到巴黎,他充分体谅法方的困难,提出只要补偿500万法郎即可,这样,法国人就以比较有利的条件得到了延期4年竣工的权力,虽然如此,完成巴拿马运河仍然是杳然无期。
  埃尔兰条约
  本来,美国政府就对法国如此轻易地得到巴拿马运河的租让权,感到不满,时任美国总统的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指出:美国必须把巴拿马运河控制在自己手中,它决不能放弃这种控制而将运河交给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在美国,以阿尔弗雷德·马汉和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海权论者,非常重视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新式战列舰“俄勒冈”号为了从西雅图赶往古巴参战,居然要绕道合恩角,这一事实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政府和舆论。
  为了向哥伦比亚和欧洲国家施压,与法国运河公司抗衡,美国也组织了一个巴拿马运河工程临时协会,由南北战争的著名将军、前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为主席,1880年,美国2艘巡洋舰驶抵哥伦比亚港口“访问”,炫耀武力,1881年2月,美国与哥伦比亚签署了一项协定:两国应在巴拿马地峡的战略要点建立海上军事防卫据点,这些据点平时由哥伦比亚人守卫,战时则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不过,这项协议很快又被哥伦比亚国会否决。
  为了纾解美国的压力,哥伦比亚呼吁欧洲国家共同保证巴拿马运河的中立地位,但这一要求遭到美国政府的坚决抵制,这时的美国逐渐意识到原来的“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是一个束缚,于是策划抛开英国,独享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成为世界强国,而英国却深陷于布尔战争的泥潭,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决定放弃原来对巴拿马运河的分权要求,以换取美国的外交支持。
  1898年12月到1900年2月5日,英、美两国历经旷日持久的谈判,终于签署了《美国和英国关于促进建造通航运河的条约》,也称《海约翰-庞斯福特条约》,以取代原来的“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新约确立了美国主持开凿巴拿马运河并享有制定运河管理规定的特权,英国只保有运河通航的自由权,12月20日,美国又抛出三个修正案,进一步强化了对运河的控制,英国亦无条件接受,至此,美国完全排除了英国的干扰,可以专心对付法国了。
  法国人在开凿巴拿马遭遇滑铁卢后,1899年8月,美国派一个以海军专家约翰·沃尔克为首的技术委员会来到巴黎,与法国政府接触,探寻转让运河租让权的可能性,次年4月,又提出收购法国运河公司的要求,但遭到该公司总经理于坦和法国政府的拒绝。此后,美国加紧向法方施压,1899年12月27日,美国新泽西州成立了一家巴拿马运河公司,展开大规模游说活动,为收购法国运河公司制造舆论。此招未能奏效,美国转而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故意放风说要与尼加拉瓜合作,另建运河与巴拿马运河抗衡,这个故意散布的假消息收到了奇效,被吓懵了的哥伦比亚驻美公使马丁内兹·席尔瓦,在未请示本国政府的前提下,就匆忙草拟了一个将法国运河公司的租让权转让给美国的协议,建议由美国代替法国开凿运河,租期为100年,期满后可续租,美国可以在运河区驻军,每年只需支付给哥伦比亚政府60万美元。
  席尔瓦的草率方案遭到了哥伦比亚政府的严厉批驳,但它的内容却意外地泄漏了出去,成为美国要胁哥伦比亚的一张王牌,席尔瓦因此很快被撤职。为了给内外交困的法国运河公司施压,1901年12月,美国议会开始讨论拨款建造尼加拉瓜运河的问题,这对巴拿马运河的开凿造成了很大冲击,迫使态度强硬的法国运河公司总经理于坦辞职,新任总经理莫理斯·博无意与美国人叫板。1902年1月4日,在征得公司董事会同意后,莫理斯·博电告美国政府,愿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其财产和租让权,1月28日,美国国会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完成对法国运河公司的收购,但转让还须得到哥伦比亚政府的同意才能生效。
  这时,哥伦比亚新任驻美公使文森特·孔查接到本国政府指示:只要美国付给法国的4000万美元中有一半属于哥伦比亚,可与美国进行谈判。哥伦比亚政府的方案是:将宽度为6英里的运河区划归美国,租借期为99年,期满后运河由哥伦比亚收回,不得续租,运河治安由哥国军警负责,租金也需相应提高,但这个方案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
  6月28日,美国通过《斯普纳法案》,规定美国以4000万美元取得法国运河公司的财产,并对运河区的治安作出了符合美国利益的规定,法案强调如果哥伦比亚政府拒绝上述建议,美国就着手开凿尼加拉瓜运河,并立即拨款1000万美元筹备工程。此时,巴拿马已经出现了由美国策动的独立运动,内外交困的哥伦比亚却幻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平定叛乱,于是训令孔查立即接受美国的要求,并且只索取1000万美元及每年60万美元的租金。消息传出,哥伦比亚舆论哗然,孔查更是拒绝执行,11月15日,哥伦比亚外长保拉再次训令孔查无条件接受美国的建议,孔查以辞职作为抗议,11月28日,他竟作为精神病人被美国驱逐出境。
  孔查离职后,哥伦比亚驻美公使馆一秘托马斯·埃尔兰继任谈判代表,此君是亲美分子,为使美国满意,他甚至将运河年租金降至25万美元,1903年1月22日,美国与哥伦比亚签订了《海约翰-埃尔兰条约》,该条约纯粹是席尔瓦草案的粗暴翻版。哥伦比亚媒体一致认为《海约翰-埃尔兰条约》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号召人民起来反对,甚至提出“寸权不能失、寸土不可丢”的口号。美国驻哥伦比亚公使也不得不承认:“哥伦比亚舆论在情绪上是坚决反对批准条约的,他们把这个条约看成是强国企图花几个小钱来剥夺它所享有的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财富!”1903年3月17日,美国参议院悍然批准了《海约翰-埃尔兰条约》,但8月12日,哥伦比亚国会慑于公众压力,否决了这个条约。
  巴拿马运河 百科 http://baike.baidu./view/15686.htm#5_3

网友回答

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
  巴拿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zd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从一侧内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为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容的地方也有152米。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