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三支曲子.完成后面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发布时间:2021-02-17 17:11:36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三支曲子,完成后面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著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1)

对[端正好]一段分析不当的是

[  ]

A.

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B.

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

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

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情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

对[滚绣球]一曲的鉴赏,不恰当的是

[  ]

A.

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

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去意已决,难以挽留。

C.

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曲词真实、细腻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离别之苦。

D.

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憔悴的状况。

(3)

对[叨叨令]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

A.

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B.

莺莺看见送行的车马,心中非常难过、憋闷,无心梳妆打扮,从今以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来熬度时光。

C.

叮嘱张生分别后,隔一段时间再寄书信来,不要影响进京应试。

D.

运用民间口语,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造成音节和韵律的回环流转,与莺莺抽泣的声音和心情相合拍。

(4)

曲中“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特点:_____

作用:_____

(不超过20字)

(5)

[叨叨令]一曲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至少写出两点)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

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1.B;2.B;3.C;
解析:

(4)

特点:运用夸张手法。 作用:表现由于离别的极度悲哀而身心憔悴。

(5)

运用了“儿化”,口语入曲,更贴近人的情感;运用了排比,气势贯通,使所抒悲情更加强烈;运用了叠词,增加了节奏感,产生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