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赂秦而力亏,...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2:44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6题。  [甲]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④曰:不赂者以赂者丧。⑤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⑥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六国论》)  [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丙]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末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也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李桢《六国论》)  1.解释三段文字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不能独完(  )  ②发愤西向(  )  ③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  ④以二国委秦(  )  ⑤末可专以罪秦也(  )  ⑥视秦也无异也(  )  ⑦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  ⑧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  )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①以攻山西之秦 ②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④而四国休息于内 ⑤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⑥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3)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4.[乙]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喻证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引用  5.[丙]段认为六国与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试加以简析。  6.苏洵、苏辙、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①保全 ②“西向”意即“向西”,指抗秦 ③抵抗 ④对付 ⑤归罪 ⑥与……相比 ⑦假使 ⑧能够   2.D (①崤山以西。②认为。③能够。④休养生息。⑤能够凭借。⑥挺身而出) 3.(1)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2)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3)韩国和魏国不能够单独抵挡住秦国,可是其他的诸侯国却借此把韩国和魏国作为他们西部的屏障,所以这些诸侯国不如好好地亲近、对待韩国和魏国来对付秦国。4.C  5.相同之处: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不同之处: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6.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辙:山东六国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背盟败约”,互相残杀。李桢: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   提示:注意理解三篇不同文章中的不同的主张。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