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然而同是“不如意”,其“意”却有不同。煤油大王蚀本的烦恼,与捡煤渣老婆子无隔宿之粮的忧愁,并不相通;赌徒榆钱、偷儿失风、诬告败露、投机碰壁,与高考落第、试验受挫、文章败笔、改革遇阻,也决不能相提并论。为何“事”而“不如意”,分出了一个人的正邪与高下。 “不如意事”的内容,又常带有时代的特点,婴儿啼是想吃奶,大小伙子哭则一定别有伤心处。北京猿人住在山洞里,怕的是野兽袭来;北京今人住在高楼上,虑的是电梯停电。就说同是今人吧。几年前的不称心与眼下的不满意也是迥然有别的。记得七十年代到菜场买肉,但嫌其不肥,怕回家炼不出油;如今买肉,又嫌其不瘦,怕吃了发胖。几年前为凑不够钱买黑白电视机而发牢骚,现在又为攒足了钱而买不到好彩电发愁。然而人们倘一细想这些“不如意事”内容的变化,便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改革的成效。 第一段第二段的观点和结论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内容上的联系是什么? (1)第一段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段内容上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同是“不如意”,其“意”却有不同,为何“事”而“不如意”。分出了一个人的正邪高下。“不如意事”的内容,又常常带有时代特点。细想这些“不如意事”内容的变化,便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改革的成效。(2)都是对“不如意事”作了肯定与否定的分析。 提示:综合全文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