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也有闭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是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为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兴会淋漓”的文章大半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闭塞。在闭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 = 1 \* GB3 ①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出心肝乃已。”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 = 2 \* GB3 ②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你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拔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时机便突然涌现, = 3 \* GB3 ③此其二。 = 4 \* GB3 ④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驭的情境也可手挥目送,行无所事, = 5 \* GB3 ⑤此其三。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难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1.“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驰骋自如”一句是从文中摘出的语句,它原来的位置应是( )A. = 1 \* GB3 ① B. = 2 \* GB3 ② C. = 3 \* GB3 ③ D. = 4 \* GB3 ④ E. = 5 \* GB3 ⑤2.这段文字可划分三个层次,请用“II”符号在原文中划分。3.作者“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苦思不会白费”。请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网友回答
答案:1、D 2、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此其三||大抵文章。 3、①苦思能使文章沉着委婉。②苦思是灵感的准备。⑧苦思能使你驾驭自如。提示:综合全文,找出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