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郭风 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2:3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桥郭风    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板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我知道,踱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无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些微可笑的一程,但用自己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呢?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    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效外漫步时,对于醒目地显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憎和爱。那塔,是远远地便企望人们注意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即的谎言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那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更固执的憎恶。而那桥,却是显得那样平凡又像没有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地上有比它更真实、更亲切的形象么?我觉得它完全不希冀人们说一声“感谢”,沉默地像从没在那里一样地躺倒着。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吗?    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一刻的木桥的坚贞呢?谁能想象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和暴涨的洪流抗逆到最后一刻的情景呢?……    而在第二天,当人们站在岸边上惊骇于桥的毁灭时,我们是宁愿去体验它业已明白自己的命运,却有余眼去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那一刹那的心理;对于站在岸边上的那些假慈悲者的叹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本文写于1941年)1.(1)作者为什么说,桥“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   答:因为□□□□□□□□□□□□□□□□□□□□(不超过20个字)(2)作者说“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从第一段来看,“幻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不超过30个字)2.(1)作者在第二段中对桥和塔进行了对比,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答:桥是真实的,而塔是□□的;桥是平凡的、沉默的,而塔却□□□□□□□□□□□□□□□(不超过15个字);桥是无所求的,而塔却□□□□□□□□□□□(不超过11个字)(2)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不超过25个字)3.(1)桥的“坚贞”表现在哪里?  答:□□□□□□□□□□□□□□□(不超过15个字)(2)“桥”还有一种更令作者赞叹的精神境界。从文末看,这种精神境界是什么?  答:□□□□□□□□□□□□□□□□□□□□(不超过20个字)4.对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平凡的赞美,对虚伪、谎言的憎恶,强有力地鞭挞了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B.散文中所刻画的桥的真实、平凡和坚贞,体现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赞美,抒发了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C.作者置身于自己热爱、熟悉的乡土之上,将个人对大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浓缩于笔下,如歌如吟,感人至深。D.这篇散文想象丰富,对比鲜明。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精心雕琢,尽求华美。E.作者动用朴实精纯的语言,将形象、情感、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具有自然率真的美。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1)踱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2)在人生旅途中,桥如同“现在”一样,把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2、(1)虚幻  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功绩;远远地便企望人们的注意(2)造成形象上的鲜明反差,准确表现作者的爱憎感情3.(1)与洪流抗逆。坚守到最后一刻 (2)面临毁灭,还担心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4、BE   提示:注意抓住文章中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