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22:06:47

阅读《“能吞能吐”的森林》一文,完成小题。(11分)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1.(1)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2)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2.文章第三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文章第一段中的“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中的“据专家测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4.假如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阅读本文后,你对我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网友回答

1.(1)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1分)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1分)(2)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1分)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1分)2.列数字(1分)说明在短时间内地球上森林被破坏的程度之严重。(2分)3.不能删去(1分)这样增强了测算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去掉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分)4.如:①加大“双创”活动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加快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③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还我市碧水蓝天。
【解析】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所提问题的两个关键词“原因”“影响”,从文章中搜索与此两个词有关的信息,理解概括作答。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相关文字论处。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要点不能遗漏。2.试题分析:“200年间”“三分之一”是列数字,说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森林减少的速度很快,保护森林迫在眉睫。考点:说明方法了解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非常明确,容易判断。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3.试题分析:“据专家推测”,三个词第三个词都有作用,“据”,说明不是作者自己的估计,是此用的,表现作者说明的客观性,“专家”,说明结论的权威可靠性,“推测”,并不是现实,指是一种认识,表现专家所说的客观性。这一些都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了解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是常说常考的问题,易于理解。在说明文阅读中,提问到一个词的作用,尤其是限制修饰性的词语,基本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上考虑,要解释怎么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4.试题分析:可从宣传、教育、规划、措施、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要围题干中所说的“卫生”“环境”两个信息点上去拟写。考点:发表感想,语言表达。点评:本题不难,文意的中心话题突出,易于发表感想。本题拟题很好,在考查学生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