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诚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4:31: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谕诚 贾谊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令之人①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②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乃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已曰:“我东北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礼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礼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而倍槁骨,况于生人乎!”于是,下信其上。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预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注释】①循绪:循:依照,绪,功业。②觛(dàn):小酒杯。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处结网,认为那是桀一样的人,于是告诫诚布网者即使对待禽兽也不要残暴。汤的这一做法让老百姓相信汤对他们一定会广施仁德。 B.楚昭王因自己酒后寒冷就推已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而楚昭王后来的遭遇也说明了只要君主施德于民,就能得到民的拥戴。 C.楚昭王不愿遗弃一只鞋子在战场上,且从此之后,楚国便没有相互遗弃的习俗,这则故事说明了君主的行为对世风的影响之大。 D.周文王对待枯骨的事例并非说明周文王贪生怕死,盲目迷信,而是说明了君主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豫让“徒事”智伯且杀赵襄子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网友回答

【小题】B 【小题】赵襄子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豫让,而智伯像对待国士一样对待他。(1分)说明君主待人以礼、待人以诚、予人以知遇之恩,能得到回报(报答)。(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B 不是楚昭王酒后寒冷,喝酒是为了御寒。此外,“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说法也过于绝对。 【小题】无 【译文】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面结网并祷告说:“从天上降下来的,从地中生出来的,从四方到来的,都收入我网中。”汤卞:“嘻!全部网罗了。不是夏桀还有谁能这样呢?”于是就命令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并且教人祷告说:“蜘蛛结网,而今人们向蜘蛛学习。愿意往左的往左,愿意往右的往右,愿意高飞的高飞,愿意下降的下降,我接爱那些自投罗网者。”士子和平民知道这种情况后说:“汤的恩德施于禽兽了,更何况对我们呢!”因此,百姓亲近他们的君王。 楚昭王在厢房正中站立,愁容满面,好像显得很寒冷,说:“寡人早上肚饿,当时饮两小杯酒,穿上两层皮衣,还仍然痛苦地感到寒气袭人,我的庶民又会怎么样呢?”于是当天就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过了两年,吴王阖闾突然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在立于厢房时受到赏赐的人,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结果,阖闾一晚上五次迁徒睡眠地点,不能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去。昭王亡国竟能回楚复位,是因为立于厢房时能够施德的缘故。 过去楚昭王与吴人作战。楚军失败,昭王逃跑,鞋子断裂跑丢了。走了三十步,又回去捡回鞋子。等到了隋,手下人问道:“王怎么竟然吝惜一只鞋子呢?”昭王说:“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楚回。”打这之后,楚国便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 周文王白天睡觉,梦见有人登上城头呼喊自己,说:“我是东北角的枯骨,尽快以君王的丧礼来葬我。”文王说:“好吧!”醒了以后,招呼官吏去察看,那里确实有具枯骨。文王说:“赶快用国君的葬礼埋葬地。”官吏说:“这是身份不明的人,请用五大夫丧礼埋葬,”文王说:“我在梦中已经答应他了,怎么能改变呢?”士民听到这件事,说:“我们的国君不因为是梦中许诺而违背的枯骨的承诺,更何况对台戏于我们活在世上的人呢!”因此,百姓信赖他们的君王。 豫让供职于中行君,智伯消灭了中行氏,豫让改为服事(或待奉,或意译为“供职于”)智伯。等到赵襄子打败智伯,豫让割面毁容,吞食火炭使自己不能说话,讨饭讨到妻子那里连妻子都不认识他。于是埋伏行刺赵襄子,多次未得成功。赵襄子对此十分担忧,食不甘味,一晚上多次变换住处,神情恍惚,听见都是形体不全的人。别人对豫让说:“你不为中行氏死节,反而侍奉他的仇人,是多么无耻呀!现在粉身碎骨也一定为智伯报仇,与以前的作为多么不一致啊!”豫让说:“我供职于(服事、侍奉)中行君,他给我帷帐当衣穿,给我门栓当枕头。他像待一般人那样待我,所以我就像待一般人那样对待他。等到服事(或侍奉)智伯时他拿衣服分给我穿,给我丰盛的食品吃,一举一动都很有礼节。他如同对待国士一样待我,我一定要象国士那样报答他。”所以说“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为喜欢自己的人妆扮”,这并不是多余的话,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主上如何对下属罢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