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蚁族》作者廉思却咏梅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4:31: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家庭帮助。 E.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 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                                                                                          

网友回答

【小题1】BC 【小题2】(1)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2)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大学生留下来;(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4)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5)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6)高等教育 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 【小题3】(1)对“蚁族”无法公平地参与社全竞争表示同情; (2)对“蚁族”绐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表示隐忧; (3)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评; (4)对“蚁族”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每点2分,写出两点满分。 【小题3】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