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2家乳制品“黑名单”后,这一长串的“黑名单”,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家长惶恐不安,体检婴儿挤满医院;超市忙于清货撤柜;乳制品市场陷入“寒冬”,连中老年人奶粉、复原乳都受到连累。而米糊等老牌婴儿食品异军突起,重新得到家长们的青睐;家政公司则盯上了看起来前景不错的“乳母服务”。问题婴儿奶粉,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有企业对外发布消息说,自己产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低于“相关安全标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民众很容易以为三聚氰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只要低于安全标准便可高枕无忧。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在民间俗称叫“蛋白精”。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与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用来生产塑料的,也是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器等不可缺少的原料。按理说,用来生产塑料的优质原料不在少数,唯独三聚氰胺与“蛋白”扯上了关系,还被不法分子加进乳制品中,其中自有原因。 由于蛋白质不容易提取,一般根据其主要成分——氮的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目前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含量。牛奶蛋白质的含氮率约16%,根据国家标准,把测出的氮含量乘以6.38,就是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含氮量高达66%,只要往原奶中掺入少量三聚氰胺,原奶的蛋白质含量都会“显著提高”,这便是其“蛋白精”之称的由来。 三聚氰胺含氮量高、低毒的特点,长期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结石婴儿”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纯的三聚氰胺毒性轻微,但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原因,使得三聚氰胺中常常混有三聚氰酸,两者紧密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网格结构。人体摄入后由于胃酸的作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分离,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最终进入肾脏。在肾细胞中,两者再次结合、沉积形成结石,堵塞肾小管,最终造成肾衰竭。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和成人,由于代谢能力强,经常喝水,结石不容易形成。但宠物及婴儿的肾脏体积小,很容易受到结石伤害。 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18日发布的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部分“问题液态奶”的三聚氰胺含量普遍在10毫克/公升以下。据医学专家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欧洲食品安全局和中国卫生部门,均对人体摄入三聚氰胺的安全限量进行了科学评估: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食用上述三聚氰胺含量的液态奶,如每天不超过两公升(大约为8袋),对人体就是安全的。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由于食用液态奶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成人病例。 (选自《青年参考》2008年9月23日,有删改) 下列对“三聚氰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一种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在民间俗称叫“蛋白精”。 B.它是生产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器等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 C.它是一种可以添加到牛奶原液中,用来提高蛋白含量的食品添加剂。 D.它的主要用途是与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来生产塑料的。 下列选项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聚氰胺的网格结构,在肾细胞中沉积形成结石,可以堵塞肾小管,最终导致肾衰竭。 B.婴儿的体型小,肾脏体积小,代谢能力弱,喝水量少,容易受到结石伤害。 C.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结合物,不溶于水,它们会在肾细胞中再次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结合物。 D.虽然胃酸分离了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但它们进入肾细胞后会再次结合、沉积形成结石。 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聚氰胺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6%,它被不法分子加进乳制品中是为了提高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蛋白精”。 B.体型较大的动物和成人,由于代谢能力强,经常喝水,所以不会因为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液态奶而导致泌尿系统结石。 C.18日发布的检测结果表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部分“问题液态奶”的三聚氰胺含量普遍在10毫克/公升左右。 D.根据人体摄入三聚氰胺的安全限量的科学评估: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食用“问题液态奶”每天不超过两公升(大约为8袋),人体就是安全的。
网友回答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三聚氰胺不是添加剂。由原文“民众很容易以为三聚氰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看出来。 【小题2】三聚氰胺中常常混有三聚氰酸,两者紧密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网格结构。 【小题3】A原文为氮含量66%;B太绝对,此外饮用量、体重也是因素;C 原文是10毫克/公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