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说》的翻译,“汩汩而出”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7-09 13:27:03

《文说》的翻译,“汩汩而出”是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一、译文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1353966
  我的文采就像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涌出。(如果)在平地上,文思不断如汩汩流水,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不算难。等到它随着山势石型弯曲,随着(遇到的)事物变换形式,却不能知晓。
  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
  二、原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三、出处
  《文说》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文说是苏轼写的一篇书札。
  二、作品赏析
  这篇十分著名的《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文艺的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
  所谓“吾文如万斛泉源”,就是说他的文章大都是在“不能不为”的时候,即兴会灵感来临之际写的。有了这样的性格,心中有所感触和积蓄,就如骨鲠在喉,不吐就会不快,发而为文,也就不免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因此一下笔就文如泉涌,势不可挡。
  所谓“不择地而出”,是指他的文章信笔抒意,千变万化,姿态横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说

网友回答


  汩汩而出 读音 [gǔ gǔ ér chū]
  释义:
  1、汩汩,拟声词,形容波浪声;比喻文思勃发;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2、水急流的样copy子。出自杨沫《青春之歌》:“晓燕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3、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出自邹韬奋《患知难余生记》:“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4、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出自丁玲《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造句:
  亭下有道泉,汩汩而出,沿山岩飞流直下,形成飞瀑,宛如玉带轻飘,明珠四溅,演奏着一曲天然交响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