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博览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8:47:39

正视自己的痛文/英涛  走进“中戏”的考场,他的心依然被那个问题困扰着:说,还是不说?如果说出来,会不会又像考“北电”那样,虽然自己一路过关斩将,可最后却名落孙山?  这件事情困扰了他足足三年,每每一想起,他心中的痛就在全身蔓延开去,就像一颗石子击中了自己的心,荡起一圈圈痛苦的涟漪。  那年他18岁,考上了无数少男少女梦寐以求的学校——上海戏剧学院。他走路都是昂首阔步,看人的眼神更是带着得意与骄傲。所以,当听见别人说他一看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青瓜蛋子的时候,他的拳头挥了出去。  打架的结果,换来了一纸“上戏”开除他的决议。他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从老家沈阳飞往上海,一见他就拉着他的手说:“走,我们找老师去,请他们再给你一次悔改的机会。”  父亲带着他,找授课老师、系主任、校领导,一级一级往上找,一次又一次放下做父亲的尊严去乞求那些老师给他儿子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可一扇一扇的门敲开又关上,没有一扇门给他留下哪怕一丝希望。  尽管父亲的努力没有改变他被开除的结果,但通过这段日子的奔走,他忽然之间成熟了:他懂得,有些事情做了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新站起来,重新给自己机会。  回到沈阳,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决定到国外去学习。可就在拿到签证的那一天,他忽然又想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想起了在“上戏”读书时站在舞台上那神采飞扬的样子。他发现离开“上戏”的这两年,自己一直放不下做演员的梦想。他对父亲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没有考上,我就头也不回地出国。”父亲点头答应了。  于是,他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在考试的时候,他讲出了自己被上戏开除的事情,因此,“北电”最后放弃了他。  现在,站在“中戏”的考场上,他到底要不要再说这件事呢?  看着考场上坐着的几位评委老师,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曾经是个被‘上戏’开除的学生,现在我悔过了,我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自己的生活了,只是我不知道‘中戏’会不会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一切重新开始?”  于是20岁那年,他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写到这里,大家一定都知道他是谁了,他就是《士兵突击》里成才的扮演者陈思成。《士兵突击》的导演康洪雷选演员的时候,无意间知道陈思成的这段经历之后,马上就决定让陈思成来演成才。因为成才和陈思成一样,都是一位经历过挫折之后,能够正视自己痛的人!(选自2009年第4期《时文博览》,有改动)1.主人公“心中的痛”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开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刻画人物时,最成功的描写手法是什么?结合相关内容,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4.你对文中北京电影学院最后放弃陈思成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指他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因为打架而被学院开除的事情。  2.设置悬念法。能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的结果,产生阅读兴趣。  3.心理描写。如:说,还是不说?如果说出来,会不会又像考“北电”那样,虽然自己一路过关斩将,可最后却名落孙山?细腻的心理描写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表现出考场之上,主人公面对评委时激烈的思想斗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真实可信。  4.示例1:赞成。对于曾经犯错的人一定要多让他们碰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给他们深刻的教训,促使他们最终的警醒。示例2:反对。一个人曾经犯错并不代表终身犯错。只要给他机会改正,他还可以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