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除台湾...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2:48:5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除台湾省外,先生。”  “那么,”教授侧着身子,搓搓手看着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年纪轻轻哩!”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接过了我的话:“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随即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1)“教授先生盯牢了我”一句中“盯牢”能否换成“看着”?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文第4节中的划线句为何不可改为“如今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意思是________。(4)教室里的笑声是________发出的,他们笑是因为________,“我”朝着教授笑是为了________。(5)“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一句中“最”不可去掉的原因是________。(6)“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一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句是________描写,由此可见当时教授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不能,原词能表现教授的紧盯不放。  (2)原句突出“台湾问题”,紧紧围绕课题。  (3)谁做的事谁负责  (4)同学们,我的回答既有道理又有些幽默,表现出自己的自信。  (5)去后,改变了原意,与后文相矛盾,且与事实不符。   (6)比喻,神态,紧张地思索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