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2:48:5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②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③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地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④“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⑤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这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全都瞪大了来回地盯着三个人,教授,我,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是的,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⑦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1)第①节,教授表面上在问我的________,其实是在考验我的________。(2)“班上当即冷场”一句中“冷场”的意思是________,“冷场”的原因是________。(3)第②节“我”说没听清时心中已隐含________的情绪。(4)第③节中“我告诉那张脸”,“那张脸”是怎么样的?________,为什么不说“我告诉他”?________(5)第⑤节划线句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6)第⑥节中,“我”强调“这是常识”是为了[  ]  A.讽刺教授学识粗浅,竟然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明白。  B.既是对教授的讽刺,又说明自己针锋相对的态度。  C.对教授无理的问题的不满,又阐明了自己正确的政治立场。  D.表现自己内心压抑不住的愤怒。(7)第⑥节划线句中的“了”能否改为“着”?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⑥节中“连眼皮也不眨一眨”,表明他的________。(9)第⑦节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________的情况。[  ]  A.激烈交锋后,同学们为我的胜利感到兴奋不已。  B.由于“我”与台湾学生的应答,使教授难堪,同学们感到不满。  C.同学们为“我”的回答赢了教授而感到失望。  D.众人心情的轻松。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国籍,政治敏感度  (2)没有人发言的局面,这个问题有挑衅意味,场面很紧张  (3)愤怒  (4)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原句突出我盯着他的脸看,表现我的气愤。  (5)环境,烘托当时紧张的气氛  (6)C  (7)应当改,用“了”语句不通顺,且不能写出他盯着我看。  (8)态度坚定   (9)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