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5)图中阴影部分相对于a、b的溶液来说,分别代表什么状态?
网友回答
解:(1)t1℃时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所以P点的表示a和c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此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有25g物质a被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50g+25g=75g.
故答: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a物质的曲线处于上方,c物质的曲线处于下方,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
故选C<b<a;
(4)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由t1℃升温至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组成不变,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后c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t2℃时c物质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t1℃时b物质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并且都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升温至t2℃时三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物质的溶液质量分数最大,c物质的溶液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D;
(5)图中阴影部分,对于b物质的曲线来说,都在曲线的下方,属于相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而对于a物质的曲线来说,都在曲线以上,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故答:对a来说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对b来说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解析分析:(1)溶解度曲线交点含义的描述;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溶质加入一定量溶剂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3)依据溶解度曲线,相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用饱和溶液升温的变化特点,比较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根据溶解度曲线上和曲线下的点的含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溶液的特点.
点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在降温时,饱和溶液将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