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6:5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1.文段中“悲剧的核心”“纯粹的荒谬”“世俗的对应物”各指什么?2.怎样理解“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3.本文作者反对怎样的苦难观?这种苦难观对我们有何启示?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悲剧的核心”是指因重大自然悲剧的打击而产生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纯粹的荒谬”是指遭遇自然悲剧打击的人在失去了生活目标后对现实的一种清醒的感觉;“世俗的对应物”是指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等。  2.作者先否定对苦难的美化,作者在对比中强调:“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作者首先肯定人性的软弱,用“唯其……犹能……才”一组虚词,突出苦难中的尊严,有力地表达了对苦难的辩证认识。  3.作者不满于那种认为苦难可以净化心灵,悲剧可以使人崇高等美化苦难,炫耀苦难的个人英雄主义苦难观。作者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观”。面对苦难的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是生活中平凡的苦难,因此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从平凡个体的生命感受出发,尊重芸芸众生的软弱天性,强调苦难的世俗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个体勇敢担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作者把苦难、苦难英雄还原为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普通人应该怎样直面苦难问题,对我们领悟生活的意义,把握人生的“顺”与“逆”很有启发:生活中的苦难无法回避,它有独特的价值,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个体以尊严的方式独自承担,就成为勇者的标志,但“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不能一味地美化苦难,苦难和欢乐合作在一起,才能奏响生命之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