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6:46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日:“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1.秋声属于听觉,是笔墨所难以形容的。本文却将它写得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描绘秋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本文是怎样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把写景和抒情两个部分联系到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4.体味文章结尾“但闻四壁虫声唧唧”一句的古义。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永祥生祠和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秋声描写得有声有色。  2.作者写了秋声所带来的草木摧折凋零的景象,并指出草木的这种变化固然令人悲伤,但终属自然规律,从而联想到人的衰老都是自我忧劳所至,因而尤使人悲叹。故作者说“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这样运用对比,把景和情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3.作者从秋声、秋容、秋气、秋意等几个方面,运用铺陈的手法写出秋的景象。  4.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