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代数公式的解析表达式,代数的重点公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10 22:40:57

求一个代数公式的解析表达式,代数的重点公式是什么?

网友回答

λ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386563₁=2,λ₂=λ₃=⋯=λk₋₂=1, λk₋₁=λk=0
  则当1≤i<j≤k时,∏表达式项共有(k-1)+(k-2)+⋯+2=k(k-1)/2项
  而
   ①当1=i<j<k-1时,λi-λj=2-1=1,此时λi-λj+j-i=1+j-i,
  (i,j)共有k-3个组合,j-i取值范围是1~k-3
  ②当1=i<k-1≤j≤k时,λi-λj=2-0=2,此时λi-λj+j-i=2+j-i,
  (i,j)共有2个组合,j-i取值范围是k-2~k-1
  ③当1<i<j<k-1时,λi-λj=1-1=0,此时λi-λj+j-i=j-i,
  (i,j)共有(k-4)+(k-3)+⋯+1=(k-4)(k-3)/2个组合,j-i取值范围是1~k-4
  ④当1<i<k-1≤j≤k时,λi-λj=1-0=1,此时λi-λj+j-i=1+j-i,
  (i,j)共有2(k-3)个组合,j-i取值范围是1~k-2
  ⑤当k-1≤i<j≤k时,λi-λj=0-0=0,此时λi-λj+j-i=j-i,
  (i,j)共有1个组合,j-i取值范围是1
  则
  ∏(λi-λj+j-i)/(j-i)
  =∏(1+j-i)/(j-i) (k-3项)
  *∏(2+j-i)/(j-i) (2项)
  *∏(j-i)/(j-i) ((k-4)(k-3)/2项)
  *∏(1+j-i)/(j-i) (2(k-3)项)
  *∏(j-i)/(j-i) (1项)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1~k-3)
  *∏(2+j-i)/(j-i) (2项,j-i取值范围是k-2~k-1)
  *∏(1+j-i)/(j-i) (2(k-3)项,j-i取值范围是1~k-2)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1~k-3)
  *k(k+1)/(k-2)(k-1)
  *∏(1+j-i)/(j-i) (2(k-3)项,j-i取值范围是1~k-2)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1~k-3,此时i=1)
  *∏(1+j-i)/(j-i) (2(k-3)项,j-i取值范围是1~k-2, 此时j取值范围是k-1~k)
  *k(k+1)/(k-2)(k-1)
  =(k-2)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1~k-3, 此时j=k-1)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2~k-2, 此时j=k)
  *k(k+1)/(k-2)(k-1)
  =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1~k-3, 此时j=k-1)
  *∏(1+j-i)/(j-i) (k-3项,j-i取值范围是2~k-2, 此时j=k)
  *k(k+1)/(k-1)
  =
  (k-2)
  *(k-1)/2
  *k(k+1)/(k-1)
  =(k-2)k(k+1)/2
  验证一下,当k=4时,∏=20
  ,当k=5时,∏=45
  ,当k=6时,∏=84
  ,当k=7时,∏=140

网友回答

代数的重点公式是什么
  平方差:(A+B)(A-B)=A^2-B^2;完全平方:(a±b)^2=a^2±2ab+b^2
  x^2+(p+q)x+pq=(x+p)(x+q); 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 圆柱体的1/3.
  二次根式:√A*√B=√(AB);A√C±B√C=(A±B)√C.
  (A+N)/(B+N)=C;则N=(A-BC)/(C-1).
  正圆球体积:4/3派R立方(或1/6派D立方);表面积:4派R平方.
  海伦_秦九韶,三角形面积公式:设三边长为A、B、C,面积为S;周长的一半P为(A+B+C)/2.
  S=√[P(P-A)(P-B)(P-C)]. 降次:(MX+N)^2=p,则MX+N=±√P.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AX^2+BX+C=0;则X={√[(B^2-4AC)/2A]}-B. 另有因式分解法.
  根与系数:例X^2+6X-16=0,解得X1=2,X2=-8;X1+X2=-6(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X1*X2=-16(常数项)
  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使较长的那段与全长的比值和较短的那段与较长的那段比值,两者相等.
  (√5-1)/2≈0.618. 五角星第一笔线段有三个比值为黄金分割.
  两元一次方程:1、代入转换. 2、如有系数相同或相反,则加减.
  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那么X就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 那么B就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Y=KX形式,为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比例系数)];Y=KX+B与Y=KX为平移关系.
  (B为单位长度,>0向上平移,<0向下平移).
  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随X增大而增大;<0时,下降、随X增大而减少.
  解析图象坐标:(3,5)、(-4,-9). 设Y=KX+B.
  3K+B=5;-4K+B=-9. 解得K=2,B=-1. 所以解析式为Y=2X-1.
  A有200吨,B有300吨. A送C、D的收费分别为20、25元/吨.
  B送C、D的收费分别为15、24元/吨. C需240吨,D需260吨. 怎样运送收费最少?
  设总费用为Y元;A送C,为X吨. 则:
  A送D,200-X;B送C,240-X;B送D,60+X. 注:B→D,260-(200-X)=60+X. 单位:吨.
  Y=20X+25(200-X)+15(240-X)+24(60+X);Y=4X+10040(0不大于X,不大于200).
  解得A送C为0吨,送D为200吨;B送C为240吨,送D为60吨;总费用最少值为10040元.
  Y=K/X为反比例函数,图象为双曲线;当K>0时,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A(2,6). 问1:分布在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问2:点B(3,4)、C(-2又1/2,-4又4/5)和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答1:设Y=K/X,把A(2,6)代入得,6=K/2,K=12.表达式为Y=12/X.
  因为K>0,所以这个函数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少.
  答2:将B、C、D的坐标代入Y=12/X,可知B、C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D不满足.(略)
  一梯子靠在垂直墙上,弦3米,股2.5米. 如果梯子沿墙滑下0.5米,则勾也增加0.5米?
  答:3^2-2^2=5; 3^2-2.5^2=2.75; √5-√2.75≈2.236-1.658≈0.578. 勾大约增加了0.578米.
  加权平均数,有表示数据重要程度的意思. 很多情况下不应以算术平均数……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员,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测试,成绩分数如下:
  甲:听85、说83、读78、写75; 乙:听73、说80、读85、写82.
  问1:招一名口语能力比较强的,听说读写成绩分别按3:3:2:2. 应该录取谁?
  问2:招一名笔译能力比较强的,听说读写成绩分别按2:2:3:3. 应该录取谁?
  问1思路:甲(85*3+83*3+78*2+75*2)/(3+3+2+2);乙类同. 最后比较甲乙各加权平均数的大小.
  问2思路:类同问1. 甲(85*2+83*2+78*3+75*3)/(2+2+3+3).
  如数据的个数为偶,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个数据的中位数;为奇,则直取中间.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常用方差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一组数据方差计算:(每个数据 - 平均数)的平方,所有数据的方差之和除以组数N.
  [(X1-X均)^2+(X2-X均)^2+(X3-X均)^2……]/N;另外还可以之差之和除以组数N.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中心轴划分为两边,如果这两边全等,那么这个图形就为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与另一边图形重合,那么就是关于这两个图形的点对称(也叫中心对称)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圆上(圆周)的两点可以确立一个“弧线”.
  弧上任意两点分别与圆心作线段,与圆心所形成的夹角为圆心角.
  弧上任意一点分别与弧上任意两点作线段,与圆周所形成的夹角为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
  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e79fa5e9819331333363366138线度数的一半;圆心角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线度数.
  由此可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同弧或等弧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2、同弧或等弧中的所有圆周角彼此相等;所有圆心角也彼此相等.
  3、半圆(或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圆外,没有公共点,称这条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过弧上的两点,它们有两个公共点,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称直线和圆相交)?相割?
  3、直线过弧上的一点,它们只有一个公共点(切点),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称直线和圆相切)
  4、在圆外的一点作切线,这点到切点的距离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例△ABC内画内接圆:分别画∠B和∠C的平分线使它们相交;相交的这一点为三角形的内心,也是圆的圆心.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它们为“相离”.
  (1)一个圆在另一个圆内,但没有公共点,那么它们为“内含”.
  (2)一个圆不在另一个圆内,并且没有公共点,那么它们为“外离”.
  2、(1)一个圆在另一个圆内,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为“内切”.
  (2)一个圆不在另一个圆内,但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为“外切”.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它们为“相交”.
  圆内接正多边形的中心为圆心(共心)、共半径;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是它的中心角;
  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它的边心距.
  例: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半径4M的正六边形,求地基的周长和面积.
  答1:可知,它的中心角是360°/6=60°,外接圆内可画为正△.
  因此它的每条边长等于它的半径:边数*每边长=周长=6*4=24(M);
  答2:周长*边心距/2=该六边形地基的面积. 勾股求出边心距:
  √[4^2-(4/2)^2]=√12=√3*√4=2√3; 24*2√3/2≈41.6(M^2)
  弧长计算:圆心角度数*圆周率*半径/180,也就是 L=N派R/180.
  扇形面积:S=N*派*R的平方/360;或S=LR/2. 圆锥表面顶点到底面圆周的线段叫母线L.
  圆锥体表面积:派R平方+派RL;其中母线L=√(H^2+r^2).
  概率初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一定会发生的是“必然事件”.
  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P(A)=p.
  P(A)=p,它的值为不小于0,不大于1. 注:小“p”.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例: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色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两个色子的点数相同;
  (2)两个色子点数的和是9; (3)至少有一个色子的点数为2.
  分析:(1)两个色子掷出来共有6*6=36种结果. 所以点数相同的概率为6/36=1/6.
  (2)两个色子点数之和有3+6、4+5、5+4、6+3四种结果,所以概率为4/36=1/9.
  (3)一二、二二……六种结果;二一、二三、二四……五种结果;所以概率为11/36.
  布丰投针:在平面上画有一组间距为D的平行线,将一根长度为L(L<D)的针任意投掷
  在这个平面上,求此针与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相交的概率. P=2L/派D.
  多边形的对角线D与边数N的关系:D=N(N-3)/2.
  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
  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
  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即Y=20(1+X)^2
  形如 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A≠0),叫做二次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A、C、C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叫做抛物线Y=AX^2+bx+c.
  Y轴是抛物线Y=X^2的对称轴,交点(0,0)叫做抛物线Y=X^2的顶点(最低点).
  每条抛物线都有对称轴,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最高点或最低点)
  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把抛物线Y=X^2向上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Y=X^2+1;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Y=X^2-1.
  把抛物线Y=-1/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Y=-1/2(X+1)^2;向右则X-1.
  把抛物线Y=-1/2X^2向下、向左各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Y=-1/2(X+1)^2-1.
  例1: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池中心竖直安装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顶端安一个喷水头,
  使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M处达到最高,
  高度为3M,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M,水管应多长?
  解:点(1,3)是该抛物线的顶点,即Y=A(X-1)^2+3;注:0不大于X不大于3.
  由这段抛物线经过(3,0)可得0=A(3-1)^2+3,解得A=-3/4;
  因此,Y=-3/4(X-1)^2+3;当X=0时,Y=2.25,也就是水管应长2.25M.
  例2:用总长60M的篱笆围城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
  当L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分析:先写出S与L的关系式,再求出使S最大的L值.
  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则另一边长是:60/2-L.
  即S=L(30-L)或S=30L-L^2.
  因为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最低(高)点,所以X=-B/(2A)时,
  这个函数值有最小(大)值(4AB-B^2)/4A.
  因此,当L=-B/(2A)=-30/[2*(-1)]=15时,S有最大值(4AC-B^2)/4A
  =(-30^2)/[4*(-1)]=225. 也就是说,当L是15M时,该场地的面积S最大(S=225)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