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立一家之说,成一家之言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7-10 22:35:55

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立一家之说,成一家之言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意思是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之《报任少卿书》。
  原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依相对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社会的各种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褒贬,寄寓理想形成自己独特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
  扩展资料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网友回答

探求天人之间的关系,贯穿古往今来的改革,撰写有独到见解的,自成体系的著作.
  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1,究天人之际: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 "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2,通古今之变: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①历史进化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历史观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改革向前演进的.因此他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如对战国时期吴起的改革,商鞅的变法促进历史前进的作用是有一定认识的.说吴起改革的政绩是"诸侯患楚之强";商鞅变法的政绩是"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对秦始皇的问题也是如此,司马迁曾称"秦为暴秦","无道秦","虎狼之秦",但对秦始皇实行改革的功绩还是肯定的,"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反映出一种厚今博古的思想和一个历史家"通古今之变"的眼光.
  ②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辩证思想: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来观察一个时代或一项具体制度由盛而衰之理.历史的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往往"盛"中包含了"衰"的因素.如《平淮书》中记述武帝盛世太平,但孕育着衰败的因素——富贵者役财骄溢,争于奢侈,"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说明司马迁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注意说明历史的转化,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己成为第二个孔子.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孔子"因史记(鲁史)作《春秋》,以当王法",这部王法"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著",它"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孔子之所以借历史来寄寓理想,是因为孔子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也是寄寓理想于其中的,而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