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价《穿绿毛衣的女孩》读后感不会写
推荐回答
近期,我不期遇到《穿绿毛衣的女孩:大屠杀阴影下的 生活》,随着主人公齐格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人情的冷暖.合上书后,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是一本令人全神贯注的回忆录,生动地描写那气味、 那黑暗、那寒冷、那鼠类和被发现的恐惧. 1943年,德军挺进利沃夫,近十五万犹太人被迫迁至贫 民区、被投进集中营惨遭屠杀.一群波兰的犹太人急中 生智,在城市的下水道中寻求庇护. 那一年,克里斯蒂娜?齐格年仅6岁. “我记得身为一个女孩,在利沃夫生活是什么感觉.我记 得,我们的法国杜宾犬,我们的奥古斯特?福斯特钢琴 ,还有那名将钢琴据为己有的德国军官. 我记得奶奶给我织的朴素绿毛衣,领口有一圈精美的蕾 丝花边.奶奶在一次行动中被带走.每次穿上毛衣,我 都有种置身奶奶温暖怀抱的感觉. 我记得飞机的轰炸声,那个又小又阴冷的洞穴.差点闷 死我们的大火,冰雪融化时差点淹死我们的大水.某个 年轻女人生下的孩子.” 多数人也许被这位小女孩的苦难经历深深地打动,但我 更钦佩的是他们的救命恩人--索哈. 索哈原来是个恶棍,从他的少年时期,他人生的大多数 时光都是在高墙内渡过的.但自从他娶了婉达为妻,他 的人生刷新了.他重新找回自己天主教的根,在教堂里 他学到:助人就是助己.他下定决心通过助人来洗刷自 己的旧过.当索哈在下水道中遇到齐格的爸爸伊格纳齐 ?齐格,了解到他们的危难处境时,他决定冒险帮助这 群犹太人.事实上,他的付出远远地超出了当初的预料 ,那是以一家人的生命为代价的. 战后,为了一家人能安全生活,齐格一家从一个城市逃 到另一个城市,最后,一家人离开波兰前往以色列,齐 格的爸爸相信在那里有改善一家人生活的条件. 战后,刚刚如愿开上小旅馆的索哈,却在一次车祸中丧 生.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在繁荣和幸福崭露头角的时期 ,失去心爱的人让人五内俱焚.我们马上启程前往格利 维采来到了索哈遇难的地方.地上的血迹已经被清除掉 了,考萨兹指给我们看索哈淌血的那个下水道入口.对 我们地下家庭来说,这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我们静静地 站在那里缅怀索哈在漫长的地下征程中展现出的英勇和 仁慈.太痛苦,太悲伤了!每年索哈的忌日,我都会点 燃一根蜡烛,吟诵悼文缅怀他. “我们挨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我们学会了不抱怨不 气馁.永不抱怨和永不宣扬我们的苦难成了我们家的主 旨,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都不能和过去的苦难或者他人 的苦难相提并论. 在以色列没有人提起战争.没有人提起大屠杀.无论我 们经历过什么,我们怎么来到这里,这些都是过去无人 谈及.在我们的第二故乡,这就是犹太人采取的态度, 这和我们在家里采取的态度一样.以色列有成千上万的 犹太人.放眼四周,都是形形色色的幸存者,背后都有 一个与我们不相上下的故事.公交车上,广场上,如果 看到某个额头上被烙上数字的男人或女人,你就知道他 或她是集中营的幸存者,你不敢提起它,只会尴尬地移 开视线.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习惯,来权衡比较我自己的 经历.就连我们自己也不会提起下水道的那段时光了. 我们把被德军占领的历史抛在了身后.我们能活下来的 确是个奇迹,但每个能活下来的人都是个奇迹,每个人 都活得不容易,能够与我们一起站在这片土地上就意味 着曾经必然受苦受难. 我费了很大工夫才意识到这点,我意识到每个人都背着 沉重的历史包袱.我们身边都是大大小小的奇迹造就的 幸存者,都是历史巨变遗留的沉重负担. 任何暗示我们的包袱比大多数人的更沉重都是不公平的 ,这只是我们的包袱而已,而我会自豪地背着这个包袱 继续向前.” 主人公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我们如今的时代,如今的 生活,难道包袱还更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