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6 14:10:31
要还原薛宝钗落选的大致情形,我们还得借助史料。
相关史料显示,清代的“选秀”的基本情况大致如下:
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咨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算是第一次挑选。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被选秀女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
上述资料表明:
1.选秀至少要经过两道程序。第一道是太监初选,第二道是由皇帝、皇后、太后以及亲王们亲自“选阅”。
2.凡符合参加选秀年龄的贵族女子,在“待选”之中,是不允许私自婚配的,只有在落选以后才可以谈婚论嫁。
薛家送薛宝钗进京“待选”之所以不住舅舅王子腾家而住姨娘王夫人家也就是贾府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为了“选秀”成功。因为贾府的大小姐也就是王夫人的大女儿贾元春就是被选进宫里的,而且是后宫的“女史”。所谓女史,就是掌管皇后礼仪的女官,这是个后宫的实权人物,必须是皇后的心腹,自然是也可以对太监发号施令的。正是冲着着一点,薛姨妈带着女儿薛宝钗住进了贾府。
也由此,我们当可以想见,凭薛宝钗的才学、容貌和修养以及贾元春的“关照”,薛宝钗在第一轮选拔也就是太监初选中是毫无悬念可以过关的,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她都非常有优势。问题肯定出在第二轮,也就是由皇帝、皇后、太后以及亲王们看视的“选阅”阶段。
平心而论,以薛宝钗的实力,即使在选阅阶段,她肯定也是出类拔萃的,肯定也引起了皇室的注意。也就是说,她曾经有可能是那么近的接近目标,有可能像大表姐贾元春一样振兴家族光宗耀祖。可是,在查阅她的家世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大家也许还记得,薛姨妈之所以要带着儿女进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薛蟠为了争抢香菱打死了冯渊,犯下了命案。按照大清刑律,无论贾雨村如何为薛蟠开脱,薛家肯定是与这起案子有牵扯的,薛蟠的大名肯定是会出现在命案卷宗里面的,即使薛蟠的罪名能掩饰过去,但薛家至少要落一个“纵奴行凶”的恶名。而这样的人家,是“失德”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贾元春的入选,一是因为贾元春本人的才德修养,二是因为贾府自宁荣二公以来的“有德之家”的名声。此二者,缺一不可。因为这些被选入的女子,将来是可能成为妃子甚至皇子的母亲的,是可能成为皇室成员的。而小说中一再表白,当今皇帝又非常重视道德廉孝,主张“以德治国”,贾元春的得宠和高升与此关系很大,贾府之前的得势与之后的事败也为此。所以,一旦发现薛宝钗与薛蟠与薛家的关系,而薛家薛蟠有这种“污点”,薛宝钗就被刷下来了。也就是说,薛宝钗是在最后阶段关键时刻只差一步之遥被淘汰的。
这真的很可惜,也很打击。甚至比第一轮被刷下来还打击。薛家的失望、薛姨妈的失望以及薛宝钗的失望可想而知。小说虽然并没有正面写薛宝钗如何落选如何痛苦,但蛛丝马迹还是有的。
小说第七回,也就是周瑞家的送宫花遭到林黛玉讽刺时贾宝玉与周瑞家的对话引出来的:
宝玉道:“周姐姐,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周瑞家的因说:“太太在那里,我回话去了,姨太太就顺便叫我带来的。”宝玉道:“宝姐姐在家里作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过来?”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宝玉听了,便和丫头们说:“谁去瞧瞧,就说我和林姑娘打发来问姨娘姐姐安,问姐姐是什么病,吃什么药。论理,我该亲自来的,就说才从学里回来,也着了些凉,异日再亲自来看罢。”
原来,薛宝钗病倒了。我们知道薛宝钗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喜怒不形于色,那种落选的痛苦,是不便让别人知道的,因此,打击之下便病倒了。再者,病倒还有另外一层掩饰作用,那就是薛宝钗落选是因为恰好生病了,身体不好。这样就把落选的真正的见不得人的原因掩饰过去了。
而我们更不要忽视,在周瑞家的去薛姨妈那里领受送宫花的任务的时候,王夫人正和薛姨妈在“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对于贾府来说,家务事就是大事,贾宝玉的婚事算不算家务事?算不算大事?
此时的薛宝钗,选秀已经失败,可以谈婚论嫁了。在这时候出现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大聊家务事,可不是随便写的,是极有深意的。而在送宫花时周瑞家的遭到林黛玉斥责由此看来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了,并不是林黛玉小心眼,而是她太聪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
以上,就是薛宝钗参加选秀以及选秀失败后的心情以及她命运的变化,因为自王夫人和薛姨妈的长谈之后,金玉良缘的传言就出来了,薛姨妈和王夫人就在策划让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了,而林黛玉的命运就开始沉浮飘摇了,而贾母与王夫人的争斗也就开始呈现白热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