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类尝尽甜头 p2p常被“扇巴掌”

宝宝类尝尽甜头 p2p常被“扇巴掌”

互联网金融的主体词只有三个:余额宝系列理财、P2P网贷和众筹。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众筹目前正缓慢而平稳的向前迈步,受关注度显然没有余额宝系列理财和P2P高。余额宝系列理财产品经过雨后春笋般的爆发期后,逐渐趋稳,不仅带动了大众理财的热潮,同时还催动了余额宝系列理财产品的创新和模式探索。而P2P则因为缺乏监管和野蛮式的成长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行业内对于监管和发展空间的呼吁伴随平台跑路等负面新闻长期占据了互联网金融的头条。为什么市场和舆论对余额宝理财常给“甜枣”,P2P网贷却常被“扇巴掌”呢?

扇的不是P2P

银行业偏重大型企业的服务,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分不开的。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大型国有企业和集团企业因为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和实力,在创新和巩固实体经济方面确实贡献较大。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老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了,当“先富”成功带领“后富”之后,中小微企业比传统大型企业有着更积极和迫切的创业需求。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下海狂潮”和“1990年深圳大批股民燃起炒股热”都不是偶然事件,这些事件代表着国民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后展现出来的经济和金融需求。往大了说是国民整体的金融需求在催动着金融改革。P2P网贷的出现亦是如此,先有了需求,才产生了互联网金融。

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需求与传统银行业的服务侧重发生冲突时,p2p恰巧以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满足了传统金融在市场上的这部分空缺,这也是为什么P2P爆发增长的主要原因。对P2P的宽容和关注也是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规划下的温柔和鼓励。

对于P2P网贷在传统金融业内产生的推动和创新作用,各方舆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余额宝系列理财相比,P2P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显然更多更大。对于这个新兴的信贷模式,传统的金融业没能接好招,碰到不规范的操作和行为除了一阵手忙脚乱“扇巴掌”叫停之外,也没有更好地解决方案了,毕竟涉及到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涉及到老百姓的血汗钱。然而,“巴掌”想打的不是P2P,而是是一批趁监管未出,市场环境尚好的时候浑水摸鱼的“捣乱者”,顺带让大跨步向前跑的P2P们也冷静冷静,认真思索一下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宝宝”们的历史使命

1994年央视首播《焦点访谈》,该节目在当时一度燃起了全民法制热,且不说当今法制类节目基本脱胎于这档节目,光是《焦点访谈》在人们脑海里留下的“法制”两个字就足以让这档节目写入我国的普法史。

余额宝的历史使命与《焦点访谈》在观念普及这个层面上来说是一样的,有一天我们或许已经不记得当初有个余额宝,可从余额宝后,理财不是“高富帅”才能干的事的观念终于成为普遍的社会观,大众的、低额度的理财需求得到了释放和关注,形成了一大批满足大众理财诉求的“宝宝”产品。这些产品不是以前没有,而是缺乏与用户之间的高契合度。

长期以来,大众,特别是80、90后,对于理财的概念和方式都是比较模糊的。与习惯书刊、电视广播和口耳相传为主要信息渠道的父母辈不同,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群体的80、90后最为了解和擅长的渠道是互联网。银行的理财除了存款外,大部分理财产品的门槛都比较高,而且对大众的理财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80、90后而言有点遥远,大部分的80、90后手里没有父母辈的房产和积蓄,银行卡里的资金主要是工资,面对住房、消费和工作压力,实在是没有精力去折腾银行里那些复杂又麻烦的理财,光是风险两个字已经让人望而却步了。当余额宝这样的产品用简单的概念将基金理财与大众的钱包拉近后,傻瓜理财、余额理财、小额理财的观念得到了一次爆发性的普及。这种普及不仅是对社会大众,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

市场上对于余额宝系列的热潮给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一个大大的“甜枣”,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产品被市场承认和推崇,为社会和大众看好,为转型和改革看好,互联网金融也是用这种方式被认可。

无论是哪个行业的成长,好的部分会被市场和社会所鼓励,不足的部分会遭遇挫折和再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