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表示,要正确认识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其主要是为了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结构性问题作用有限。盛松成指出,由于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等议价能力较强,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提高经营效益,贷款投放可能会向中小企业等高风险领域倾斜,并收取更高的贷款预期年化利率,以弥补其较高的信贷风险。他进一步认为,因此短期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有所改善,但融资贵的问题仍将存在。即便在已经实现银行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的印度、印尼、泰国等国家,其小微企业仍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而对于广受关注的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上限何时放开的问题,盛松成谈到,实际上随着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市场化定价的金融资产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存贷款的替代,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作为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的一个良好参照。
他认为,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存款预期年化利率将逐步和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并轨。目前三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约为4.6%,三个月定期存款预期年化利率约为2.8%,二者大概相差1.8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银行存款理财化趋势愈加明显,由于存款预期年化利率明显低于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预计存款预期年化利率将会走高,逐步趋近于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最终二者实现并轨。
同时,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将和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趋同。从监测数据看,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高于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将近1个百分点。目前一年期信托计划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约为7.2%,一年期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约为6.7%,二者相差50个基点。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预计二者将逐步趋同,贷款预期年化利率会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
盛松成并指出,中国信贷市场仍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从资金供给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未来一段时期,投资仍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巨大作用。
根据预期年化利率决定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预期年化利率和投资正相关,而与储蓄负相关,且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更为敏感,巨大的投资需求将推动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继续高企。
盛松成认为,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预期年化利率都会上升,但贷款预期年化利率上升空间要小于存款。因此,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会缩小,但大幅收窄的可能较小。
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进一步推进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仍面临一些约束因素,特别是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及金融市场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是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宏观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