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担保成过去式 银行存管将成发展主流

  很多的投资者投资网贷平台的时候,会很注重平台的头衔,平台也意识到头衔能加大投友投资机率,接下来小编和大家来聊聊网贷平台头衔的相关的话题:P2P平台担保成过去式,银行存管将成发展主流。

  P2P网贷平台的包装手法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平台通过与一些机构的合作,获取一些头衔,从而让投资人觉得安全和高大上。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最流行,最受投资人推崇的包装方式,然而历史也是惊人的相似,当这些包装被过渡夸大和跟风后,一些问题平台也趁虚而入,导致大崩盘。下面天地之间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近几年曾红极一时的一些包装手法。

  一、担保(2013年~2014年)

  担保在P2P行业早期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包装,有担保的平台在宣传的时候会占到极大的优势,其中融资性担保更是备受亲睐,基本上有融担的平台,很多人会直接选择闭着眼睛投。但是2014年发生了三件和担保有关的大事件后,人们才开始明白,有没有担保和平台安不安全根本没有一毛钱关系。

  事件一:河北融投出事,由省国资委组织省内8家特大型国企联合出资引领、省财政助推、社会资本参与组建的,股权多元的省级大型企业集团的国家队级别融资性担保公司河北投融直接爆雷,涉及上百亿资金,堪称当时担保界的原子弹,并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受牵连。这时候投资人开始担心,融资性担保公司连自身都难保,何以来给平台做担保?

  事件二:一大批以融资性担保为主要宣传点的平台爆雷,平台出事后,对应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很直接的撇清责任,拒绝兜底。融资性担保背景开始慢慢变臭,投资人不再买账。

  事件三:2014年的政策给出名确指示,指引平台“去担保化”,平台开始逐渐不再拿担保出来宣传,即使是有不错担保的平台,也会刻意回避,尽量展示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吸引投资人。

  二、风投(2014年~2015年)

  大多数时候,风投都被看做平台的硬实力的体现,拥有多轮风投或被知名上市公司风投的平台更是会被视作为高大上,然而在风投刚刚兴起的那段时间,大部分平台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包装的手段,而且成本低,方法简单。随着平台出事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家才渐渐醒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风投都有参考价值的,有时候就算是真风投,平台雷了照样不兜底。大部分出事的平台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自己投自己,自己平台的股东或关联公司给自己风投,这个是最普遍的现象。

  2、假风投,平台出事之后,风投方立马发出澄清声明,相当的有默契。

  3、投完之后才发现平台的风投已经撤资了。

  三、第三方托管(2015年)

  2015年之前的网贷平台基本都没有托管,大部分平台都可以直接线下充值,然后平台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但随着2014年底一波倒闭潮之后,一些托管商开始联合造势,声称托管符合未来的政策方向,能监控平台资金,让平台更安全,而部分平台也很快的上了托管,开始借此大肆宣传,尝到了甜头。平台开始跟风上托管,投资人也开始跟风认为有托管的平台更安全,至少有托管的平台跑路风险小。

  可惜好景不长,一批以托管为主要宣传点的纯诈骗跑路平台袭来,将很多看到有托管就无脑上的投资人一网打尽,这时候大家才发现,托管并没有所谓的监督作用,钱还是由平台自己控制。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托管的普及,只是现在人们已经不再迷信托管,只使将其当作平台的一个普通构成而已,平台有托管是应该的,但是和安全性并没有太大关联。